“1+9”重点工作 | |||
|
|||
举全县之力办好亚运马术赛事。对标“简约、安全、精彩”要求,构建“一统三分”指挥体系,协同推进赛事侧、城市侧、安保侧工作。实现国际马术赛事内地城市首次自主办赛、亚运马术赛事规模之最。来自 18 个国家、地区的112 名运动员和114匹马匹参赛,10个竞赛单元的赛事吸引现场观众超3万人、在线收看人次突破 3000 万。深化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完成通勤道路、入城口、夜景灯光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91个。高质量完成亚残运会桐庐站火炬传递。 致力盯赛道,在产业综合实力上奋力突破。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深度融入市级五大产业生态圈,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 12 场。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打造快递版“地瓜经济”,招引落地快递相关高新、“双软”项目公司 2 家,开展快递物流企业专项贷款服务,累计授信超 8 亿元。开展全员全域招商攻坚,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6 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成功签约。举办桐庐旅游专场推介会 8 场,富春山居图实景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线路,桐君山入围全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景区镇(村)实现全覆盖。数字安防和网络通信被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纳入全市首批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先行试点。 致力提能级,在经济发展生态上奋力突破。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做大产业平台,开发区新增盘活用地 2050 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35.2 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 76.8%,健康小镇通过第七批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建成小微园 10 个,新增入园企业 209 家。做强企业梯队,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1家,新增 10 亿元企业 8 家、亿元企业13 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139 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2.0”计划,政策兑现资金 1878.2 万元,艾罗能源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省科技领军企业、“鲲鹏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做优服务帮扶,编制“春风 2024”,加快“拿地即开工”模式扩面,选派县乡两级助企服务员 295 名,派驻市级助企服务员2 批,累计走访企业 1827 次。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合计减免税款15.12亿元。做细智力支撑,新引进 35 周岁以下大学生4536人,新认定各类人才 915 人。举办中国人才50 人(富春江)论坛暨第十二届杭州桐庐“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新增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 2 家,博士创新站 12 家,培育高技能人才1608人。 致力抓项目,在有效投资规模上奋力突破。千方百计抓招引,实施全员全域招商年攻坚行动,全年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55 个、总投资 373.09 亿元,其中10 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1.8%,获二季度省级赛马激励,获二、三季度市级赛马激励。“三通一达”总部项目、海康威视智能安检产品产业化基地、年产15000 套高端智能物流装备与机器人技术生产线项目完成验收。艾罗二期、浙富年产七台(套)核电设备、S310 奉化至桐庐公路窄溪至麻蓬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攻坚克难抓保障,新立项建设用地复垦项目 24 个,总面积 628 亩,新增产业用地1501 亩。发行政府专项债项目 8 个。 致力塑品质,在全域美丽指数上奋力突破。出台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美丽桐庐建设三年行动”等方案,健全美丽生态、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建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秸秆焚烧、污水直排等管控机制,生态廊道建设、森林抚育各 1 万亩,新增省级美丽河湖1 条,全县Ⅰ类、Ⅱ类水质占比 92.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2%。持续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有序推进洋洲、乔林新建、金东、浮桥埠等重点区块有机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提升改造11 个,创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 2 个、省级未来社区3 个。迭代提升梅蓉、芦茨、江南等重点板块以及西部片区、“两山”示范带,新增省级未来乡村 3 个、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1 个。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年培育民宿连锁品牌21 个,新增精品民宿53 家,“桐庐民宿”“桐庐味道”等富民品牌进一步打响。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新增流转土地1 万亩,建成500亩以上连片粮油基地 30 个,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6 万亩。 致力促开放,在县域发展格局上奋力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促进产业发展大融合,实现区县协作产业转移超 18 亿元,签约落地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 43 个,总投资 138.79 亿元。深化结对帮扶,加强与得荣县等地的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成立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得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完成消费帮扶2060 余万元,引导4家企业在四川完成实际投资额3.52 亿元,动员全县社会各界向得荣县捐款捐物 332.63 万元。促进对外交通大联动,启动23 省道改扩建项目建设,实施高速通行费有条件补贴。促进内外循环大提升,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72 家、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应用企业 20 家。实施“百企千人拓市场”行动,外出参展企业 270 余家次。以节促市挖掘消费潜力,开展“爱上桐庐”系列活动 104 场。 致力蓄动能,在改革攻坚效益上奋力突破。拓展共享集成应用,构建“组件”“智能模块”项目9个,新上架“组件”3个。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一企一品牌”创建,探索“国企+民企+村级留用地”建设人才公寓、蓝领公寓等模式。实施微改革,成立“共享法庭”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服务站。聚焦社会治理热点难点,在建筑垃圾处置、餐饮油烟监管、“三无船舶”整治等领域创新执法模式。 致力增内涵,在文化文明建设上奋力突破。深入挖掘“富春山居、钱塘诗路”人文资源,创成浙江省首个“中国散文之乡”。聘任首批桐庐文化大使,分水千年古城复兴试点考核获省级优秀,高质量完成严先生祠官修,举办立春烟花秀、富春江诗歌节、大奇山音乐节、山水艺术节等活动。新增省级非遗工坊 3 家、省级非遗项目 1 个。推动文化繁荣,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圈”50 处、城市书房2 家、乡村博物馆5家,“艺术乡建”“新合索面非遗工坊”等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推动文明跃升,完善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打造市县两级文明驿站30 个,开展“桐庐好人”“最美结庐者”等评选。推动文体发展,举办半程马拉松、生仙里铁人三项赛、山地越野赛等赛事活动,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 2.3 万平方米、环浙步道139.6 公里。 致力惠民生,在共建共富成色上奋力突破。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出台美好人居购房新政等政策,办好“桐庐百姓日”等活动,建立“乡贤+共富工坊(基地)+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示范性慈善基地。拓宽富民增收路径,出台“扩中”“提低”实施方案,推进就业致富2.0 工程,新增“共富基地”10 个,新增就业人数1.28万人。做优“一老一小”体系,新增康养联合体6 家,新建婴幼儿成长驿站 9 家,新增托位 321 个。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开工建设,市一医院桐庐医院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晋级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新增省现代化学校7 所、省一级幼儿园 3 所、省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3 个,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健康县”。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完成200 户困难家庭居家环境改造,累计新增资助1258 名困难人员参保,帮扶重点群体就业 6057 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办好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107 项。 致力守底线,在除险保安能力上奋力突破。打好疫情防控转换主动仗,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构建“村(社区)-乡镇-县”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打好公共安全防范组合拳,加大道路运输、消防、建筑施工、危旧房、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力度,加强高层建筑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优化县乡村三级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持续提升极端恶劣天气应急救援能力。打好基层社会治理连环招,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创新除险保安工作机制,全年累计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29370 项,销号率 100%。开展十大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完成化解上级交办十四大领域类信访积案23 件,新增行业共享法庭 11 家。有效处置化解房地产、网络电信、金融等领域风险。完善平安创建、平安考核、督查问责、风险形势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成员单位平安建设能力,进一步形成平安建设工作合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