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民族情,共探桐庐莪山畲族乡

  发布日期: 2025- 08- 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莪山乡
发布日期: 2025- 08- 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莪山乡莪山乡



新时代,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具有重要价值。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借助社会发展的力量,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筑牢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文化根基。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深厚积淀,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与发展价值。6月26日至28日,嘉兴大学数据科学学院的学生们赴杭州市桐庐县,开展“铸牢民族情,共探桐庐莪山畲族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博物馆研习、村寨体验、集市互动三大环节,在行走中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

6月26日,团队成员前往当地民族文化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各民族的历史文物、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展品。了解不同民族的起源、发展历程、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符号。在观赏斑斓服饰与古老器物之后,仿佛听见千年回声,触摸到多元文化交汇的温度,心中不禁涌起自豪与敬意。

6月27日,团队成员在当地居民带领下,参观了融合多民族风格的传统建筑,体验民族刺绣、竹编等手工艺,感受独特文化魅力;组织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聆听不同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温暖故事。随后,与居民共绘民族团结主题墙画,以绚丽色彩展现团结精神。团队成员们由此感受到各民族携手并进的温度,故事像春风一样吹过心田,让团结与希望悄悄生根发芽。

6月28日,团队成员前往桐庐县民族特色集市,学习传统特色美食制作工艺,如畲族乌米饭蒸制、苗族酸汤调配。亲自学习民族文化手艺之后,才真正懂得民族手艺里蕴藏的耐心与智慧。指尖的温度与古老的技艺相遇,让她们明白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情感的接力。

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最深的是民族文化像一条条藏在青山里的彩带,看似纤细,却用斑斓的纹样把历史、信仰与日常紧紧编在一起;这提醒着中华儿女们,多元不是标签,而是呼吸与共的节拍。

短短三日,脚步丈量的是桐庐青山秀水,心灵抵达的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长廊。博物馆里静默的铜鼓、织机、银饰,让团队成员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畲族这一民族的历史温度;村寨里婆婆指尖翻飞的彩线与叔叔篾条间流淌的弧度,则把“传承”二字写进了每一次呼吸——原来手艺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族群记忆的年轮。集市升腾的乌米清香与酸汤鲜辣,把最日常的烟火味酿成民族团结的甘醇。此刻她们懂得,多元并非差异的拼贴,而是血脉相连的和声。

带着这份炽热与敬意,她们愿做微火,回到校园、走进社区,把所见所学化作讲述与行动,让更多人听见民族文化的呼吸,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