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桐庐县瑶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1月9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桐庐县瑶琳镇行政管辖范围,东接横村镇,南连钟山乡,西与分水镇接壤,北与富阳为邻,包含16个行政村,分别为文源村、舒家村、大山村、琴溪村、高翔村、毕浦村、永安村、东琳村、后浦村、元川村、何宋村、皇甫村、姚村村、潘联村、桃源村和百岁村。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规划定位
落实《桐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关于瑶琳镇作为重点生态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瑶琳镇总体定位为“仙境瑶琳、马术小镇、潮玩旅地”,打造洞奇水美、乡野情趣、天下独绝的仙境瑶琳,以及马术马赛、运动探险、潮流有趣的玩耍胜地。
四、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面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责任,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加强全域空间资源要素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建成初具风情、拥有相应接待能力、潮流有趣的运动休闲旅游小镇。
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美丽城乡更加彰显,国土空间资源要素配置高效均衡,共同富裕格局充分彰显,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的运动休闲旅游名镇。
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形成“一核两心、三带三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核两心以镇区为核心(皇甫村、姚村村),联动东琳村、桃源村,形成以马术运动、溶洞旅游为特色的风情小镇。三带为依托分水江形成的景观休闲带,依托主要县乡道路,整合乡村特色资源,形成的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两大乡村风情带。三片为依托瑶琳国家森林公园形成的北部生态片区,依托金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形成的南部生态片区,以及依托亚运马术、瑶琳仙境和垂云通天河等特色资源形成的中部特色风情小镇片区。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瑶琳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1.9008万亩、耕地保有量2.1596万亩。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瑶琳镇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依据《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构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按照“15分钟-5分钟”两级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关注城镇和乡村居民多样化需求,配置面向全年龄段人口、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日常出行尺度的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
九、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瑶琳镇山水城有机融合的自然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维护历史建筑风貌,做好城市发展建设与整体风貌的环境协调。优化城镇内部山水通廊,维护山水城交融的空间品质。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文化内核,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老城文化的延续。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历史建筑1处等。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规划期内,瑶琳镇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并实施森林双量精准提升、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等工程;全面落实湿地保护率管控制度,并对湿地重要生态敏感区加强保护和修复;重点保护重要水域、乡级以上河道等重要水体;推进废弃采矿用地生态整治修复工作。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落实杭州市详细规划管理单元划分方案,瑶琳镇域划分为2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城镇单元1个,以居住生活、综合服务、产业发展为主要功能;乡村单元1个,以城郊生态保护、乡村特色发展为主要功能。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监督考核、体检、评估调整全流程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