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力焕发,乡村振兴添彩:东山书院的重生之路 |
||||||||
|
||||||||
|
||||||||
在桐庐富春江镇的茆坪村,岁月尘封着一段悠悠的历史。北宋时期,方干第八世孙进士方楷在此建立书院,开启了桐庐办学的先河,播下了文化的火种。清代,后人在旧址上重建书院,取名东山书院,赓续着先辈的文化血脉。历经风雨洗礼,这座书院承载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桐庐文化的深厚底蕴。 东山书院是桐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物遗产,桐庐县文物局积极作为,将东山书院修缮工程列入当年维修计划,并安排了200万专项经费。一场对历史的深情回溯与现代赋能的文物维修工程由此拉开帷幕。我们深知,每一块砖石、每一处梁枋,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容不得半点疏忽。 从项目启动之初,属地乡镇组织专业团队对书院进行全方位勘察,联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反复研讨,制定科学严谨的修缮方案。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过程严格遵循原有建筑的传统工艺,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文物建筑及内部环境。在保留书院主体建筑坐东朝西格局、237.3平方米占地面积,以及西、南、北三面围墙和内部水池、走廊的基础上,精心修复每一处历史遗迹。 在县文物局的指导下,属地乡镇和村委不满足于单纯的修缮保护,更着眼于文物的活化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维修过程中巧妙融入现代功能设施,为古老书院注入新的生机。 修缮工程不仅关注建筑本体,对周边环境肌理的延续也尤为重视。书院内的石阶、水池完整保留,通过精心的景观设计,青石板路蜿蜒其间,水面倒映着古朴的书院,营造出“一步一景”的古典意境,强化了空间的叙事性。 如今,修缮一新的东山书院即将开启新的篇章。计划4月中下旬对外公开招租,引入专业运营商,预计5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对游客开放。未来,这里将成为茆坪村的文化地标,吸引八方游客,在满足村民与游客文化需求的同时,为村内民宿产业赋能,激发整村的活力。 在茆坪村,文物保护的故事不止于此。胡氏宗祠已修缮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安楼也将于今年在文物局的推动下启动修缮。桐庐县文物局正以“保护 + 活化”的创新模式,构建“一建筑一方案”的保护利用体系,深入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让文物保护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实现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