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芦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江南龙门湾景区,与严子陵钓鱼台隔江相望。村前有芦茨溪,沿芦茨溪水路前行不到3里,便是富春江。古时候,这一带江面上常有鸬鹚鸟在此捕鱼,渔民推鸬鹚鸟下水后,就在船上打起船板,嘴里呼着“噢哟”声音,鸬鹚鸟纷纷潜入江中捕鱼。因当地渔民大都以鸬鹚捕鱼为生,于是停靠船只的埠头(码头)就称鸬鹚埠,所在的村落就称鸬鹚村,芦茨村名即由“鸬鹚”谐音雅化而来,所在的水湾就称鸬鹚湾(芦茨湾),并约定俗成地沿用至今。
旧时, 鸬鹚埠为金华、东阳、义乌等地通往沪杭的水上交通要道,是来往客商的歇脚地。其实芦茨先前还有个名字叫“白云村”。据《唐云英先生诗集》载,宋景祐元年(1034), 被贬睦州(桐庐郡)的范仲淹视察严先生祠堂,登临钓台时,“见东岩绝壁,白云徐生,云方干处士之旧隐,遂访焉”,并留下七绝《题方干处士旧隐》:“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诗中“白云村”即今芦茨村。
芦茨是有名的“进士之乡”。以“官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著称于世的晚唐诗人方干即是芦茨人。方干,字雄飞,号玄英,晚唐著名诗人,与贾岛、项斯等齐名。他才华出众,但因唇缺貌陋,未能得志,布衣终身。去世后,其门生辑其诗370余首编为《玄英先生集》十卷,《四书全 书》收录方干诗八卷,《全唐诗》收录348篇。这位才子虽与功名无缘,却激发了其后裔发愤读书,仅宋朝就出了18个进士,成为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迹。北宋政治家、大文豪范仲淹对方干仰慕已久,曾两度拜访方干故里。初访时,正赶上方干的裔孙方楷考中进士而归,便专门题诗相赠:
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
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
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不仅如此,范仲淹还应方楷之求在严子陵祠堂的东壁请人画了方干像。范仲淹再访方干故里是他睦州移守苏州之机,这一次他不仅重访,而且还借宿一晚,并留诗:
姑苏从古号繁华,却恋岩边与水涯。
重入白云寻钓濑,更随明月宿诗家。
山人惊戴乌纱出,溪女笑依红杏遮。
来早又抛泉石出,茫茫荣利一吁嗟。
芦茨还是个依山傍水、绿水环绕的美丽村庄。旧有“芦茨十景”之说,即高山白布、下湾渔唱、孤屿停云、暮鼓晨钟、东山书院、玉阶古桥、双溪流月、凤山夕照、清芬高阁、盘山石壁。芦茨村紧邻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白云源风景区、江南龙门湾等景点,白云源(芦茨溪)从村前缓缓流淌。秀美的山水、淳朴的民风受到了画家的青睐。李可染上世纪50年代的大作《家家都在画屏中》画的就是旧时芦茨村的风貌。黄公望的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和叶浅予的《富春山居新图》均能清晰观其全貌。村口的迎客松、盘山石壁、钓鱼岛常被画家移到笔下。该村1968年因建富春江电厂大坝水位抬升而淹没于水库中,迁移至松树岭(长厅)现址。现为杭州市首批”风情小镇”,是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