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4年,桐庐县卫生健康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乡村医疗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振兴发展等重点任务,推进卫生健康各项改革,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市一医院桐庐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杭州市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桐召开。打造两条健康杭州“精品线路”,举办健康杭州“精品线路”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健康桐庐“精品线路”发布会。县域中医药“三中心一在线”建设项目获得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充分肯定,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召开的基层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桐庐县乘“数”而上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先试》案例获“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优秀奖。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建引领队伍,高标准强化作风建设。一是逐级夯实行业党建基础。开展“党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比拼行动和卫健系统书记项目19个,深化“公民同行”联建,把党建内嵌到公立医院治理、民营医院规范发展中,实现全覆盖党建。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个专项治理为抓手,加强卫健系统干部“三圈”管理,制定医德医风“五条禁令”以及重点工作监督惩戒管理办法,高质量开展“清廉医院”建设。三是压实人才“引育留用”建设。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22人,同比增长450%;新分配定向委培生19名、中医师承学员26名至基层。平稳退出高龄乡村医生61人,站室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由平均47岁降低到平均36岁,优化乡村医疗队伍结构。
(二)聚焦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高质量启用市一医院桐庐医院。一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启用市一医院桐庐医院,县域创伤、胸痛、卒中三大中心通过省级评审。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规范县域专病诊疗中心建设,健全双向转诊及专家下沉工作机制。县三院作为精神专科医院与横村镇卫生院完成分设。二是推进重点学科建设。2024年度新上报县级重点学科14个,县级培育学科11个。制定5家县级医院学科建设三年规划,建立临床、中医、公卫三大县域技能培训中心,对耳鼻喉科、儿科、皮肤科、精神科、重症医学科等薄弱专科予以倾斜支持。三是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完成新建急救站点1个、新增2辆救护车,截至目前,全县城市地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达到8分30秒以内,农村地区急救反应时间为12分30秒以内。
(三)聚焦乡村医疗高质量发展,高能级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一是持续优化布局调整。出台《桐庐县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推进县二院、桐君医养中心迁建项目和凤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新改扩建10家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层卫生站室由原来的192个优化为164个、巡回医疗服务点17个。二是特色专科“一院一品”。重点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补齐儿科、口腔、康复、医养等薄弱专科短板,推动基层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三是建立巡回诊疗体系。新配备医疗体检诊疗车1辆、健康直通车5辆到基层,县乡两级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双下沉”到村社。
(四)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快中医传承创新发展。一是推进县域中医药“三中心一在线”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进中药药事服务中心、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诊疗指导中心和中药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中医处方一件事”标准化改造,接入“放心云煎药e平台”。二是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硬件设施,2024年新(改)建中医阁14家,1-12月,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人次达76.65万。三是深化中医药研究工作。收集民间偏方10张,启动浙江中医药大学院级政策研究类重点研究项目2项,持续开展桐君药祖文化探源。
(五)聚焦共同富裕,不忘初心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持续抓好“七优享”工程。目前,全县建有50家托育机构和22家驿站,建有托位1988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33个,系统托位使用率为42.96%。二是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全年,完成2024年省市县级民生实事办理14项。瑶琳、横村镇两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市级验收,瑶琳镇卫生院顺利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省市评价。三是持续深化健康桐庐建设。扎实做好健康细胞培育,全县健康社区覆盖率97.30%,健康乡村覆盖率97.79%。深化“美丽100”攻坚行动,我县县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水平。四是持续优化人口生育政策。出台18条桐庐县级特色举措,深化孕产育儿补助,实施“关爱母亲”行动、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等。
(六)聚焦安全底线,全力护航行业发展。一是疾控与执法效能提升。完成疾控机构改革,挂牌成立桐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合法性审查提升方案,强化法治力量。二是推动“平安医院”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通过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培训会议等措施,全面提升卫健系统安全生产水平。三是信访投诉大幅下降。下发“双提升”管理办法及“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重点任务清单,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2024年1-12月,信访投诉832件,同比下降31.18%,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同比下降51.08%。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代医院管理能力不强。县级医院收支平衡仍然困难,资产负债率、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下降缓慢,管理费用占比仍偏高,部分医院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改善运营状况。二是卫生人才引育不足。因省市医院虹吸作用,我县仍然存在县高层次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引不进”困难,县级医院的儿科、耳鼻喉科等薄弱专科人员紧缺,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流程改善和兜底机制仍需优化。医共体内上下转诊、医共体间差异发展等合力不强。
三、2025年工作思路
1.坚持龙头引领,助推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对照三甲医院建设指标,制定任务指标持续推进,力争在业务量、科研、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市一医院桐庐医院将参与市一医院三甲复评,力争创成三甲医院。加快县妇保三级乙等、县二院二级甲等、县三院二级乙等等级谋划。推进县妇保院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支持县三院精神专科医院建设。
2.夯实基层网底,助推乡村医疗高质量发展。完成县二院、桐君医养中心迁建项目,做优10个片区中心村卫生站室,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和扩容下沉。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院一品”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发展“固定+流动”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巡回诊疗配置全覆盖。加快横村、江南镇、凤川街道急救站点建设,新增7辆救护车。到2025年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卫生室(站)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
3.擦亮中医品牌,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完成创建任务,力争高分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省级评审。深化杭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三中心一在线”建设,深化中医处方一件事、放心云煎药等数字化改革。突出中医药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推动县中医院强院建设。
4.强化公共服务,助推公共服务优质提升。持续推进“七优享”工程,建设“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加快“平急两用”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培育有影响力的健康行动特色案例、选树具有引领性的健康行动示范标杆、打造特色化的健康行动精品线路。
5.紧盯党建创强,助推人才队伍引育。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品牌化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加强清廉医院建设,强化巡视整改,针对医院工程建设、医疗耗材、药品采购、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程序化监管,抓好重点人员管理。加强县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落实全员定岗定编工作,创新开展医共体人员编制“县聘乡管村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