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与美丽”两大主题和建县1800年,锚定“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居目的地”目标,做深农文旅体商融合文章,为“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贡献文旅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共筑文旅融合发展合力。坚持党对文旅体工作的领导,强化使命导向,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攻城务必有我”的强烈责任感。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三强四联五进”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党建品牌的穿透性。深化“青苗工程”,严格执行赋分管理作为年轻干部考核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更好地营造百舸争流的良性氛围。
(二)注重文旅体商融合,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瞄准文旅新消费市场,发展农文旅、文商旅体等融合新业态,壮大文旅新质生产力。全力盯引山水之冠会客厅邮轮母港、天溪湖度假区等30亿元以上高品质文旅项目,丰富冬季产品供给,延伸夜间产品链,力争实现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提速元森泊度假区、华策富春江科创影视城、小源溪山水运动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盘活存量资源,提升改造严子陵钓台、红灯笼外婆家、琴溪香谷二期、浪石金滩、富春江游轮等传统景区,促进传统景区“老树发新芽”。系统推进特色品牌创建,培育梅蓉“黄金左岸”、江南古村落、芦茨慢生活体验区、西湖边的畲乡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加速推进瑶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马术中心3A级景区、梅蓉金3A景区村、分水5A级景区镇创建。
(三)聚焦品牌塑造,助推城市营销破圈出彩。打造主题类品牌、消费微品牌、赛会新品牌,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创新主题类品牌,积极探索“旅游+百业”,发力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在春节、五一、十一及寒暑假等特殊节点举办文旅市集、音乐节、艺术节等活动,做强“戏水王国”桐庐夏季旅游品牌。深化消费微品牌,进一步扩大“桐庐味道”“桐庐礼物”“桐庐民宿”等品牌影响力。聚焦赛会新品牌,借势杭州打造“赛”“会”之城,实施“跟着赛事游桐庐”,举办桐庐半程马拉松赛、山地越野赛、横渡富春江挑战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同时,要重点抢抓“融杭接廊18分钟”,全面延伸高铁旅游市场,开拓中远程旅游市场,深化全链式营销,按照全媒发布、全网推广、全民关注的目标,抓话题、抓时机,推动“线上种草”和“线下拔草”的良性转化。
(四)聚力精神富有,实现公共服务提质扩容。持续完善现代化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桐庐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持续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及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百姓健身房、社区健身中心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推进“文艺赋美”工程,带动全民美育和艺术普及。献礼建县1800周年,策划“以文名城、以产兴业”相关大型活动,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桐庐人团圆会)、浅予风范 立象尽意——2025·全国中国画作品创作大赛系列活动、妙手天裁 指尖桐庐——第七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梅红春江 越美桐庐——越剧主题系列文旅活动和万千气象 印记桐庐——文物活起来主题系列活动。推动足球事业改革发展,制定出台《桐庐县推进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推进国家级青训中心二期、莱茵足球中心、重点乡镇公共足球场地建设,构建全县常态化足球赛事体系,建立由足协、体校、学校、社会青训机构等队伍参加的统一赛事平台,强化体教融合,实施赛训一体化改革,通过以赛代训,以训促赛,全面拉动竞技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俱乐部足球发展,推动足球运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厚植足球发展的基础,培养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实现全县足球运动普及与提高。
(五)聚能守正创新,激发文脉传承活力。全面实施文保单位安防工程、文物安全巡查、文物建筑维修等,开展考古前置、考古专项调查和发掘工作;持续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抓好非遗传承,深入推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县建设,推进项目数字化记录,拍摄桐庐非遗综合宣传片和13个省级非遗项目短视频,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民宿等活动,搭建非遗集市、超市、夜市等多个非遗销售平台,举办传统非遗节庆活动,持续培育壮大非遗经济。加快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办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大赛,推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
(六)聚焦环境营造,增强文旅优质服务。优化文旅市场环境,完善文旅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体制,深化“一支队伍”管景区建设,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夯实文旅领域安全管理,开展剧本杀、电竞酒店、露营基地等文旅新业态项目及旅游包车、夏季漂流项目、旅行社分支机构、营业性演出等专项整治工作。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加快校外培训机构合规准入。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3A级以上景区应急广播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