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县审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桐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属性,切实增强审计工作“方向感”
牢固树立审计机关既是经济监督部门又是政治监督部门的政治意识,健全县委审计办运作机制,严格落实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进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细化实化制度化。
1.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党组会、班子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载体,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上级党委审计委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学习到位。2024年,两次召开县委审计委员会会议,借助审计委员会高位优势,为全县审计工作把方向、谋大局。
2.全面落实审计办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县委审计办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传达学习、跟踪督办、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机制。落实县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县委审计办工作细则,推动县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联动,结合桐庐审计实际,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与县审计局协作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强化日常联络沟通,推动重大事项协同办理。
3.着力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按规定向县委、市委审计委员会报告,推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顺畅高效。2024年,县委审计办向县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审计报告、专报信息66篇,获得县领导批示共36篇次。同时,严格遵照《区、县(市)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实施细则》及时向上级报告重大事项,全年向中共杭州市委审计委员会报告3次,报备2次。
(二)坚持纲举目张,努力深耕审计工作“责任田”
桐庐县审计局坚持强谋划和促落实并举,建机制与强监督并重,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统筹实施审计项目,有序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1.提高站位,高质效完成审计项目。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盯省市审计机关年度工作重点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点领域,在财政财务收支、重大政策落实、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深入开展审计项目。2024年,完成计划内审计项目17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9.53亿元,其中违规资金3840.70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9.15亿元,促进县级层面和相关部门建章立制16项。根据姚市长批示精神,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开展县级实体化办公、财务管理独立的9家临时机构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县委县政府制定《桐庐县临时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出台《桐庐县临时机构管理办法》,通过审计整改,清理减少兼职领导干部8人,全面清退退休返聘人员16人。此外,还完成国有参股的桐庐停车服务公司专项检查等工作。
2.质量为先,从严抓实审计质量管理。以“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制定《2024年度“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明确活动载体和目标;修订完善《桐庐县审计局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两个制度,加强现场质量管控。全年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经验交流会,由评优项目主审从审计项目谋划、审计思路与方式的创新、研究型审计探索、优秀审计报告撰写等角度为一线审计干部进行解读,增强审计创优争先意识。采取“以老带新”方式开展全局审计质量大检查,让年轻审计干部通过审计档案直面审计全过程,了解掌握审计项目的实施程序和质量管理要求。以月沙龙为载体,组织年轻干部围绕审计质量开展交流会,不断锻造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为有效落实审计现场管理,班子成员多次走访审计现场,共同研究研判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2024年,获评市优项目3个,入选市局大数据案例1个。
3.同向发力,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持续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增强内部监督合力。强化纪审联动,2024年向纪委移送案件线索10件;强化巡审联动,派出审计业务骨干参与巡察9人次,县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将与巡察联动实施,强化成果互促,实现“政治体检”和“经济体检”有机融合,另外,县巡察办把审计整改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内容。县人大两次专题听取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推动整改监督实效。县委组织部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并将审计情况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4.久久为功,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有效落实整改机制,形成责任闭环,落实县委审计委员会印发的《桐庐县审计整改督查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审计问题清单管理机制,全面梳理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按整改责任单位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进行常态化跟踪督办。有效利用审计整改数字化平台,对整改进展缓慢或逾期的问题,以提醒函、督办函等形式进行催办,对整改完成的问题,现场核查予以销号。制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回访制度》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认定销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
5.创新优审,持续深化审计服务品牌。聚焦基层服务一线,深化驻镇审计师制度,将内部审计服务指导工作延伸至村(社),联合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巡办、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全县14个乡镇(街道)的23个行政村的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174个,提出审计建议89条,促进相关管理部门出台制度8个,促进县级层面完善出台《桐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服务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此项工作得到省厅领导的高度认可,并纳入省厅 “内部审计助力乡村治理提升”课题现场试点之一。
(三)抓实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审计工作“内驱力”
按照审计“三立”“三如”总要求,坚定不移把审计队伍建设作为根本性任务来抓,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守护好国家审计“金字招牌”。
1.科学用人。加强多岗位锻炼和培养,选派年轻业务骨干参与巡察、省市审计项目等,全面提升审计看家本领。2024年,共抽调9名业务骨干参加市委、县委巡察工作,派出3名年轻干部参与省市审计项目,3名干部获评高级职称、1名干部获市政府行政嘉奖。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审计组高质量完成亚运马术项目审计,获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市政府行政集体嘉奖。
2.精心育人。针对近年来新进年轻干部较多的情况下,推行“理论学习+实务训练”模式,坚持理论学习教育与审计工作同步开展。近两年新进的4名年轻审计干部全员参加全省审计系统新进人员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同时,通过“传帮带”工作,由科室负责人一对一指导开展审计项目,通过以干促学、以训促学,助力年轻干部“加速跑”。
3.严格管人。建立健全审计干部考核机制,制定出台个人年度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每月在工作群对审计成效、信息专报录用等情况进行亮晒,在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班子成员分别与分管科室成员谈心谈话,促使全局干部牢固树立勤政廉政意识,时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桐庐县审计局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立”和“三个如”的总要求,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为我县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贡献审计力量。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主责担当,高站位实施审计项目。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美丽两大主题和“双百攻坚”行动,多方位征集意见,确保项目立项紧贴中心大局,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重点抓好五个聚焦:聚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开展审计,着眼财政、投资、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重大改革任务和资产运营监管进行审计,促进各项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眼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关注“零基预算”情况,加强预算源头管理,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用范围、使用标准的监督力度;聚焦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审计,关注我县向上争取的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重点检查有无纳入预算管理、擅自改变规定用途,挪用专项资金及资金绩效等情况;关注近三年来我县政府采购(含国企采购)项目的实施与监管情况;关注东西部协作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聚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审计,对全县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和三个保障性人才公寓的前期、招投标、建设与管理、结算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将生育津贴、医保基金、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纳入财政同级审项目专题;开展县惠民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聚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审计,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保资金项目管理绩效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加快建设“美丽”桐庐。聚焦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审计,紧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规范“用钱和用权”,关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情况、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等情况,揭示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推动领导干部更好梳理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二)强化闭环管理,落实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完善整改长效机制,在审计中同步推进整改,以审计整改回访、审计整改督查督办等制度,构建全面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整改格局。继续落实问题清单管理机制,不断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和审计机关督促检查责任。继续利用审计整改数字化平台,实行问题督办催办机制,有效对整改进展缓慢或逾期的问题,按照“三个不放过”工作要求,推进责任落实。对临期未整改的发出提醒函,对逾期未整改的发出督办单,对整改不作为的进行约谈,坚决杜绝纸面整改、虚假整改。
(三)注重统筹协作,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积极探索审计监督与纪检、巡察、人大、组织等监督贯通协同的有效路径,推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化纪审联动,增强大要案意识,敢于移送审计疑点,形成线索闭环管理,做到问题线索立得住、查的实,提升成案率。强化与人大、组织、财政等协同,推动审计成果有效运用。实现“政治体检”和“经济体检”有机融合。
(四)加强服务意识,做实县领导经责审计整改牵头工作。落实整改例会机制,每月召开审计整改例会,召集整改工作缓慢、存在整改逾期情况的责任单位专题研究整改方案,动态跟踪指导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实行分类推进机制,针对临期未整改、逾期未整改或随意改动整改方案的单位,以发送提醒函、通报或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针对整改不力或虚假整改,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根据情节予以问责。同时,积极对上沟通协调,严格落实问题延期申请备案机制,确保问题分层分阶段顺利闭环销号。
(五)担当善为,抓好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浙江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审计系统“三个立”要求的发源地,我们将积极争当践行“三个立”精神的模范生,始终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坚持党建引领,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引领全局审计干部提升能力本领,发扬斗争精神,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忠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审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