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27/2025-112692 发布机构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城市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队) 发布日期2025-02-13 11:38:44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访问次数:

今年以来,桐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关心支持下,围绕“后亚运时期城市治理”和“改革背景下的综合行政执法”两大课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员全力破难攻坚,推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持续提质增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容环境取得新提升

一是打造美丽标杆。以“美丽100标杆”项目为抓手,谋划启动高品质商业示范区、高标准保洁示范区、精品农贸市场提改、渣土处置国有化运行等4个标杆项目改造升级。例如,作为全县首个美丽标杆,在迎春街创新推出“垃圾落地五分钟快速处置”等机制,开展路面彩化、店招亮化、网红直播间打造、公共服务完善等升级措施,实现了“席地而坐、手摸无尘、井然有序、一路繁花”的高标准环卫保洁示范。二是推动环卫改革。全面启动以“国有化运营、一把扫帚扫到底”为主要内容的环卫一体化改革,主城区环卫作业由市场化收归为国有化,同时整合环卫、园林、市政三支力量集成作业,保洁区域从“分割”到“整合”,保洁人员从“专科”到“全科”,进一步提升环卫保洁质效,推动全域美丽提质升级。三是深化垃圾分类。针对垃圾分类工作热情消退、居民投放意识逐渐减弱等问题,通过完善末端体系、推进设施提改、督查执法并用、加强宣传引导等举措瞄准痛点、精准解决,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特别是沿街商铺垃圾包乱丢问题,通过增设音乐线、延长清运时间、增设临时垃圾桶,解决商铺夜间垃圾没处扔的痛点难点,获得市民一致好评。

(二)执法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是探索县域“一个中心管执法”。在县域集成改革的基础上,按照“不动体制动机制”原则,组建县乡两级行政执法中心,整合“1+4”执法部门人员力量进驻中心,同步建立工作例会、统筹协调、业务交流、疑难会商、争议协调等五项配套机制,探索启动县域“一个中心管执法”。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监管+执法”机制,创新“多业态多产权老旧经营场所”等特色监管一件事场景,同步推出“预约式”综合查一次增值服务、“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助企措施,全年开展“综合查一次”8877次,减少企业干扰4542次,有力破解“执法扰企”难题。三是逐步彰显改革质效。办理新划转领域案件436件,包括民族宗教类案件等9个首案,并编制48份办案指引和56个典型案例,为新领域执法提供专业指导。借改革契机强化重点工作保障支撑,全力开展红石湾景区违建拆除、两江流域水上环境整治、扬尘治理一件事等全县重点工作,充分展现改革质效。

(三)攻坚破难取得新成效

一是围绕渣土处置攻坚破难。高标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涉桐7个工程渣土问题点位整改,开展4轮全县大排查大整治,整治点位488处。投入使用8个消纳场所,总消纳能力约443万吨,实现全县工程渣土产销平衡。制发《工程渣土全县域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推动工程渣土由市场化处置向国有化主导转变。二是围绕民生实事攻坚破难。紧盯群众反响强烈的流动摊、停车难、油烟噪音等热难点问题全力攻坚,组织开展了引摊入市、停车诱导系统建设、餐饮业集中治理等一系列破难行动。实施主城区64座公厕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强化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运营,保障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平稳运行,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三是围绕特色项目攻坚破难。创新传统商圈商业外摆形式,打造“书香同城市集”、“桐乐汇市集”等有桐庐特色的商业外摆点位。升级推进瑶琳镇“一支队伍管生态旅游”,联动公安、市监、景区、镇村干部构成“生态共治”守护体系,为解决假期客流高峰带来的管理难题提供实践创新。

一年以来,我们还在党的建设、能力提升、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新形势新标准和市民群众的新期盼,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综合执法的全面铺开、执法事项的全面拓展,对一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迫在眉睫;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各乡镇街道执法队站所的软硬件水平参差不齐,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设计、规划建设、资金投入等亟待统筹协调。三是监管缺位有待破题,部分行业领域监管力度不足、违法问题高发频发,仍需在强化监制协同上下好功夫。相关问题亟待凝心聚力、创新破难加以研究解决。

二、明年思路

2025年,县执法局将紧抓美丽、发展主题主线,高标准完成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推进三大改革:

(一)深化执法改革,争创桐庐样板

全力推进县域“一个中心管执法”,围绕“四个感知度”,聚力实现“中心以外无办案”“计划以外无检查”,加快推动改革质效提增、改革成果显现。一是让部门更有认同感。依托行政执法中心这一平台,助力部门全面完成本职工作和各项业务指标,优化相应的工作机制,帮助部门解决源头监管的问题,促进各部门业务质效提升。让各部门对“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更有认同感、信任感,增强部门主动变革的动力,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二是让乡镇更有获得感。通过镇街中心实现“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让镇街统筹指挥更主动、工作抓手更坚实,从“看得见、管得到”向“管得好、管得优”迈进。镇街中心既是乡镇疑难问题的“参谋长”,更是棘手问题的“攻坚队”,助力乡镇强化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三是让管理服务对象更有温暖感。通过“无计划的不检查、有计划的优检查”,进一步减少检查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干扰。同时全面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杜绝随意执法、选择执法、过罚不相当、标准不统一等“乱执法行为”,提升管理服务对象的公平感、温暖感,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四是让人民群众更有满意感。以整体政府的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通过“一件事、一类事”攻坚,调整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在依法行政的轨道上系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热难点问题,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力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建设。

(二)深化环卫改革,更提美丽市容

一是深化全域改革。在主城区环卫一体化改革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纳入国有化环卫保洁,实现城乡环卫保洁标准统一,不断提升作业标准和保洁质效。同时,进一步提升环卫作业降本增效,推动国企改革、壮大国企经营。二是加强引领示范。在高标准美丽标杆项目创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域城市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如依托迎春街“高标准环卫保洁区、高品质商业示范区”建设模式,结合各街区实际情况,推开打造一批“美丽、活力、生命力”的老城新街景,串联形成全域大美。三是全面升级质效。制定实施“美丽桐庐”环卫高品质全域化发展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管理精细化、运行智慧化、响应快速化、品质全域化、队伍正规化、参与全民化等六大主题行动,推动管理机制、作业模式、队伍形象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升级创新,持续擦亮与“中国最美县”相匹配的环境卫生和城市品质。

(三)深化渣土改革,强化全链监管

一是深挖消纳资源实现产销平衡。制定落实工程渣土全县域产销平衡方案,督促指导镇街及相关部门,在全县范围摸排选址并规范建设消纳点位,在大型消纳点的基础上,打造各镇街“一地一点”消纳点,实现“就近消纳、节约成本、降低负担”,解决各乡镇街道的工程渣土消纳问题。同时,对如杭淳开高速重点出土项目制定“一点一策”消纳保障方案,确保产销平衡。二是推动国有运营规范渣土处置。规范工程渣土处置的市场行为,在执法倒逼的基础上加强正面引导和制度规范,建立起“政府主导、处置规范、监管高效、运转顺畅”的工程渣土管理机制,持续推动工程渣土全县域全流程规范化管理。重点强化项目对接,协同各部门梳理2025年度全县项目工地、造田造地等工程渣土产消信息,确保子久公司业务承接更及时、处置运行更有力。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全链监管。强化部门与属地联动,协同多部门联合执法对违法处置工程渣土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开展一案三查,对接周边区县加强跨区域协作执法,严肃处置跨区偷倒乱倒渣土行为,确保抓好源头、运输、消纳全过程管理。同步启动工程渣土处置智能管控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县工程渣土出土工地、消纳场地数据本底并实时更新,每日动态监控工程渣土产消信息,实现全流程数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