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乡的“红”与“绿” |
||||||||
|
||||||||
|
||||||||
“这个面我们已经买过好多次了,家里老人小孩都特别喜欢吃,最近天气热,用这个做拌面味道特别好。”日前,在杭州盒马鲜生超市里,市民宋阿姨边说边将3包袋装的新合索面放进购物车。自今年3月正式上架盒马鲜生以来,新合索面在杭城一直“很吃香”,不仅首日售罄,之后的日均销量也保持在300份以上。 在盒马鲜生超市里受欢迎的“新合面孔”不只索面,早在2022年,新合乡的高山茄子就在盒马鲜生上架,成为杭州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近年来,以新合为地域标签的农特产品和文旅项目持续出圈,共富工坊、新合味道更是屡屡被省市级媒体“点名表扬”。 作为区位偏僻的革命老区,为何新合却能在山乡共富的赛道上频频“出圈”?一切都要从“红”与“绿”这两种颜色说起—— 红色,是印记也是底色 硝烟弥漫的烽火战场,是历史在新合留下的红色印记。作为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根据地,新合乡全域红色遗址丰富,保存完好,是浙江省75个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群之一。 金萧支队纪念馆坐落于新合乡新四村山桑坞自然村村口,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瞻仰。2021年,新合乡对金萧支队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旧址进行修缮提升利用,打造了一个以山桑坞遗址群为核心区,纪念馆和后勤基地、被服厂、修械所等遗址相呼应的“红色新合难忘金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成为展示金萧支队革命事迹、开展新合红色旅游的重要窗口。 红色,是过往岁月赋予新合的颜色,也是山乡共富的底色。近年来,新合乡明确“红色山乡”定位,大力发展红色经济、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新合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孕育出“雪水云绿”“天堂莲蕊”“榧留香”“新合索面”“新合红”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 索面非遗工坊是新合乡“红色山乡”共富单元的重要部分。去年,它作为乡村共富案例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在全国推广。 夏日的索面非遗工坊内,五彩缤纷的面丝如瀑布一般挂在晾晒架上,讲述着“一根面的故事”。“过去买的人并不多,加工的索面主要是自己吃。但现在不一样了,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有,面的颜色也从白色增加到红色、绿色、橙色……口味越多色彩越丰富,销量也越好。”村民杨秀英边晾晒面条边感慨:“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22年,新合乡政府投资400余万元,将引坑村空旷老旧的礼堂打造成索面非遗工坊,通过“1+6+N”模式,将新合乡小、弱、散的索面逐步做大做强,每月带动索面销售近3万斤,为全乡索面制作户平均增收2.8万余元。 借助与盒马的战略合作契机,新合乡在杭州盒马鲜生开出首家新合索面共富面馆,并招引落地新裕盒食品工厂,为新合索面走向大商超搭建了稳固的渠道化销路。 如今,新合索面已实现线上全平台销售,线下覆盖华东地区的盒马鲜生、浙江地区的世纪联华约340家门店。同时,通过新合索面制作工艺与山乡红色景点的联动,新合乡红色研学、红色山乡节等文旅项目持续升温,每年带动乡村旅游近万人次。 绿色,是风景更是希望 新合乡曾是典型的“穷乡僻壤”,地理偏僻、交通不便、产业匮乏、经济落后……这些山区乡镇的“通病”是新合乡最真切的隐痛,也是他们想要破茧成蝶必须突破的藩篱。 但同时,新合也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肥沃之地。境内景色秀丽、物产丰富,香榧、茶叶、香菇……连绵起伏的山林阻隔了新合与外界的联系,也让它获得了大自然得天独厚的馈赠。 如何让这片“绿水青山”变成老区百姓看得见、摸得到的“金山银山”,是新合乡在“两山”理念下引申出的思考,也是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答案。 修路,是这些年新合乡一直持续在做的一件事。2023年,新合乡获评杭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境内柴雅线仁村桥至雅坊段提升工程,里松山至外潘段道路提升工程、高枧共富桥和共富路建设工程,全部顺利通车。 “20多年前我刚嫁到新合的时候,从桐庐过来坐车要花2个多小时,一路都是石子黄土铺成的盘山公路。不像现在,通了隧道,又铺了柏油路,车程缩短到了40多分钟,经常有游客跟我说,你们新合这条路真好,两边都是风景。”54岁的当地村民何凤莲自豪地说道。 蜿蜒的公路、直通的桥梁,让通往新合的天堑成为通途,也让周边的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新合秀丽的山水间,带动新合的风景和土特产成为江浙沪地区游客的“新宠”。 并蒂花开别样红。在修路的同时,新合乡也在为资金和项目“走进来”积极铺路。 地处山区的新合全域土地生产要素十分稀缺。自2019年以来,新合乡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开展腾笼换鸟,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去年底,在新合乡壶源江畔,龙吟谷室内游乐场在腾退地块正式开工,与不远处的龙吟谷水上乐园遥相呼应。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将填补新合乡缺少大型旅游综合体以及全天候文旅项目的短板,实现景点串点成线,形成壶源江畔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带,让游客“游在红色山乡、宿在壶源江畔”。 多彩,是憧憬也是路径 “红色山乡”与“绿色生态”双向奔赴,让新合变得更加多彩,也让山乡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从一开始的发展定位,到如今多点开花的共富场景,这些年,“红色山乡”的品牌价值不断被刷新,更多场景被创造。但始终不变的是,新合乡一直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以绿色产业为特色”,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正如新合乡党委书记陈少霞所说:“新合的发展必将依托于金萧支队后勤基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天工造物的生态资源,这是我们‘红色山乡’品牌的由来,也是我们实现‘生态共富’的必由之路。” 在陈少霞看来,如今的新合仍处在产业转型的交界期,培育出市场效益更可观、社会效益更突出的农业、文旅企业市场主体,是驱动生态共富的马达。“生态共富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人,需要引导理念先进、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经营人才回归,需要以实实在在有收入、有盼头的获得感,引导村民观念转变、行动跟上,从而拓宽新合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路径。” 为此,新合乡大力实施“两进两回”工程,搭建本土人才返乡干事创业平台,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当下,已有数十名红色经纪人落笔乡间,通过研发茶叶新品牌、香榧衍生品、稻米新品种,成为带农富农的领头人、美丽田园的落笔人、精品农业的出彩人,助力新合索面、茶叶、香榧、水稻等特色农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关于未来,新合有很多打算。“走的路还是那条路,但是想走出可持续、高质量,就必须要在过往的成绩面前不断更新和提升。”陈少霞说,接下来,新合将继续聚焦“做美大地本底”“做好人客引留”“做通共富链条”三篇文章,做大做强“红色山乡”品牌体系,奋力推进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差异化、跨越式发展。 红色与绿色的交相辉映,为新合呈现出多彩的美感,也为山乡发展打开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如今的新合大地上,更多绿水青山的“颜值”被转化为文旅产业的“价值”。正向的循环,让大山的过去和现在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不仅实现了山乡的发展,更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记者 汪晓池)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