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3月21日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莪山畲族乡人民政府乡长 兰天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莪山畲族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桐庐作出“十六字”重要指示20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莪山畲族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1234”发展目标和“157”产业布局,以全面统筹“四个系列”建设,打造“十大标志性成果”为总抓手,对标县委县政府“六比六赛”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建安投资8842万元,同比增长57.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2%,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1.0%,限下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财政总收入5209万元,同比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万元,同比增长71.5%。我们成功发布了“西湖边的畲乡”文旅品牌,顺利保障了浙江卫视《我们的客栈》综艺节目,招引落地了“云上畲乡”文旅综合体亿元项目,圆满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浙江省“云上民族村寨”启动仪式等三项重大活动,畲乡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持续提升。
一、回望这一年,我们在内外联动抓项目、谋长远中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一是产业空间优化积蓄。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现12家低效工业用地企业履约监管协议全覆盖,完成全域13家石材企业共计78.4亩用地收购协议签订,推进华恒针纺、泽辉针织、畲香粮油共计32亩用地收购评估,产业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全域全员招商,实施重大项目“领导领衔、专班包干、每周例会”机制,赴省市外“敲门招商”“跑项争资”25次,顺利推进山哈文化交流培训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并完成工程量的40%,成功签约“云上畲乡”文旅综合体、昊美成新、野畲酒店等项目,其中“云上畲乡”文旅综合体一期计划投资3.15亿元,实现亿元以上文旅项目招引零突破。三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紧盯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深化“百名干部助百企”精准服务活动,全年兑现企业考核奖金46万元,新发展民宿8家、床位120个,新增限上住宿餐饮单位4家,畲乡教育实践基地项目主体建设进度达90%,“畲乡风情”打造、燃气站、红曲文化村落等12个子项,总计5800万元专项债项目有序推进,莪山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期、黄金期。
二、回望这一年,我们在以点带面强基础、促提升中焕发和美乡村新光彩。一是美丽乡村活力升级。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完成“绿色农田”1600亩、“千亩方”改造1022亩、“旱改水”110亩、“非粮化”整治43亩、流转土地150亩,种植晚稻2723亩、旱粮2613亩,油茶保供200亩,采伐枯死松木578吨。启动龙峰民族村和美乡村建设,引进职业经理人,每周游客超2000人次,龙峰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街畲寨”成为省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二是美丽基底长效巩固。深化“千万工程”再出发,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开展迎亚运环境大整治,连续三个季度获全县美丽建设竞赛“红榜”,5次入选市级考核优胜单位,创成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示范片区。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拆除省级督办违建660㎡、石材企业8840㎡,环保整治沈冠厂房3亩,责令整改超面积、未经审批建房11宗。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河长林长制,开展“庭院PK”“周五大扫除”等铸美活动60余次,评选美丽庭院126户,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三是美丽品质持续提升。启动入乡口、潘山桥、黄家山、幸福河道等节点提升,投入250万元实施塘联水果工坊数字化改造,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上畈、黄家山、老虎洞、冷水坪等5座山塘综合整治。改造沥青路面6.5公里,修复新丰民族村古道2公里、莪山民族村水毁林道2公里,实施塘联村塘下至落山岭1公里、沈冠村昴山至朱家岭1.5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西金坞自来水工程、龙峰民族村篝火场地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础配套日臻完善。
三、回望这一年,我们在普惠优享抓共建、重服务中提升民生福祉新标准。一是“兜准兜好”基本保障。加强低保、低边、特困家庭动态监测帮扶,新纳低保33户,注销27户,发放困难家庭保障金472万元。投入50万元实施适老化改造19户、儿童房改造2户、危旧房改造2户,为64名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补助,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温度。着力提升群众健康管理意识,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46.6%,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82%,发放“西湖益联保”补助20万元,惠及群众1877人。打造“石榴红·幸福畲”民生综合街区,9月试运营至年底共开展活动100余场,老年食堂累计就餐超1万人次。燃气站一期建成投用,为130户百姓节约1500元/年/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二是“做深做实”共同富裕。深化“678”共富系列建设,培育农创客20人,土鸡合作社为42户低收入农户增收3000元/年/户,蔬菜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15个,为每户农户增收2万元/年。完成红曲、水果、粽香、畲味等共富工坊建设,“三产”融合型加工业架构初步形成。组织56家民宿业主成立“石榴红”民宿发展促进中心,打造尧山坞、西金坞等民宿村落,莪山民宿被列为杭州市“浙韵千宿”培育区域品牌。实现7个行政村“8050”全覆盖,其中莪山民族村、沈冠村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三是“做精做优”民族文化。组建腰鼓、排舞、合唱等社团11个,开展“三个100”畲人才培训210次,累计参与3600余人次,举办成果展1次,选送节目14个。正式发布“西湖边的畲乡”文旅品牌,高质量举办民族服饰设计展演、“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开酒节等活动,持续推进乡志编纂,完成“15分钟文化圈”评定、畲族馆乡村博物馆评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秀案例申报等工作。钟杏秀、陈凤凤成功获评杭州市级畲族彩带、红曲酒酿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美丽文化有了人才支撑、活动引流、载体传播,百姓文化自信的根基持续夯实。
四、回望这一年,我们在平安为本抓质效、守底线中优化基层治理新方案。一是“除险保安”能力持续提升。制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风暴行动”方案,开展行业场所全面清查,排查整改隐患565处。制定全乡17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及隐患点应急预案,完成新丰民族村2处地质灾害滑坡点位整治、中门民族村6处应急排险治理。配备消防救援车1辆、救援人员3名,开展联合巡查20次,应急演练12场,乡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和谐莪山”底色持续擦亮。坚持“优民生促治理”,实现行政村“协商驿站”全覆盖,开展协商活动16场,提出意见建议67条,解决问题15个,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3+2”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线上流转办理178件,初信初访化解率同比提高10%,不满意率同比下降12%。开展专题反诈活动48次,成功预警劝阻18次,挽回经济损失9万元。积极创建中门民族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组织普法宣传10次,共享法庭线上普法4次,政策解读、以案释法等专项培训3次,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一网统管”格局持续完善。发布《网格智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专职网格员“5103”考核办法,不断建强“1+3+N”网格队伍。创新推广“亲民快速道”微信小程序,实现莪山2996户群众、100名乡村两级干部、21名网格员场景应用全覆盖,做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实时解决。落实“小脑+手脚”警网协同管理制度和“1310”工作要求,高效完成8个非警务件处理,平均处置时长从50分钟下降到15分钟,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
五、回望这一年,我们在砥砺奋进转作风、提效能中迈上自身建设新台阶。一是打造清廉政府。积极配合县委巡察工作,以高站位、严要求认真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30个,建立完善制度24项,挽回其他经济损失53万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排查廉政风险点32个,制定防范举措41条,对村级重点项目实施、重大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置等四个方面实行“前置管理”,退回不合规事宜4项,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二是推进高效政务。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引领,忠诚履职,加压奋进。围绕中心工作,动态完善20个项目专班,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以“月评季赛年考”为抓手高效推进项目进度。积极构建“七张问题清单”报送整改闭环,坚持依法履职,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意见建议18件,事项办结率达100%,努力将政府“效能指数”转化为群众的“满意指数”。三是优化作风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推行“1+7+N”常态化督查模式,开展专项督查41余次,督促整改问题283个,下发通报12期,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聚焦抓人促事,建立“石榴红·龙麒班”,组织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传承等素质提升活动6次,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干事氛围持续浓厚。
与此同时,统战、人武、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老龄、关心下一代等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有力促进了莪山的发展。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莪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农文旅主导流产业还没有成熟运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不足;景区化的大美环境还没有全面形成,新农村景观向景区景观的转变需要实质性推进;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瓶颈还没有有效突破,畲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公共服务对标高品质、均衡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空间,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还不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更是莪山打造民族乡村共富标杆,推动“西湖边的畲乡”短途旅游目的地基本架构形成的攻坚之年。根据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以“三大共富、三大共美”行动为抓手,加速形成“西湖边的畲乡”短途旅游目的地发展架构,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助力桐庐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居目的地多作莪山贡献。
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6000万元,财政总收入51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0万元,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5%,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速达10%,限上餐饮、住宿营业额增速达15%。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项行动:
一、实施产业助富行动,推动“农文旅融合”提质升级。一是坚定发展方向。坚持“157”产业布局不动摇,聚力打造塘联农学主题园区、工业园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大尧山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一指峡谷山地运动区、集镇商服区等五大板块。持续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做好产业空间保障,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收储12亩、建设用地复垦25亩,为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二是聚力招商引资。落实“点对点”专班化精准招商,持续盯引“山哈客栈”文旅综合体、中国科学院国际研学旅游目的地、双园“太极湾”民宿村落等项目。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招引红曲“产研学购”一体化基地等优质制造业,力争年底前完成莪山大院、文创中心孵化楼盘活运营。积极接洽中国国旅、海亮集团等头部企业,开发特色农文旅游线,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加快项目推进。优化项目服务保障,着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山哈客栈”一期、管家府乡村酒店、红曲产业园区、新申报专项债等新建项目,加快推进畲乡教育实践基地、山哈文化培训中心、黄家山民宿配套提升等续建项目进度,争取“云上畲乡”文旅综合体一期正式开业,以最快效率实现投资产出的有效衔接。
二、实施民生享富行动,打造“幸福家园”美好生活。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焦打造“普惠型民生”,统筹实施20户困难农户暖巢帮扶行动,加速推进100户天然气惠民工程二期项目,加快完成畲乡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确保9月正式入学办学。高标准完善“石榴红·幸福畲”民生综合街区配套,力争全年开展活动600场以上,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二是强化共同富裕带动。实施低收入农户“新希望计划”,增强农户内生“造血”能力。以缘野鲜踪共富公司、土鸡领养合作模式为依托,实现100户低收入农户每年增收3000元/户。完成6000㎡稻米、竹业、龙须工坊建设,启动双园“太极湾”民宿村落运营,推动“四统一两保底”模式开花结果。三是细化民生实事托底。继续做好社会救助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政策把好准入关、退出关,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聚焦交通畅行、教育医疗、养老帮困等领域,投入500万元高质量做好民生综合街区建设、50户表后老旧电线整治、养老照料中心提升等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切身有感的民生问题。
三、实施改革促富行动,助力“攻坚破难”实战实效。一是提升争先创优质效。深化项目专班化推进机制,形成“西湖边的畲乡”短途旅游目的地建设项目分工24项,以班子成员领衔,以“月拼季赛年考”为抓手推动项目进度往前压、任务往前赶。坚持问题导向,把30个巡察问题整改深化作为攻坚克难的有力抓手,把促进巡察成果转化和全县年度绩效考评作为推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助力莪山打造民族乡村共富标杆的强劲动力。二是强化绩效理念运用。坚决贯彻落实乡财县管和零基预算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力争“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广告支出同比下降20%,用政府紧日子换企业稳日子、百姓好日子。全面建立村级运维资金定额、村级产业项目统筹、民生项目兜底机制,成立龙峰民族村强村公司,力争莪山民族村、塘联村强村公司收益突破80万元,行政村“8050”全覆盖,其中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3年努力实现所有村收支基本平衡。三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施“新青年计划”,成立莪山青年人才联谊会,制定出台青年人才来莪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掀起新农人“返乡潮”,力争招引职业经理人1名、新农人5人、青年人才40人,以人才的不断回归增强畲乡振兴的底气和生机。
四、实施环境优美行动,擦亮“和美乡村”靓丽底色。一是美丽底板再巩固。对标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要求,全力做好现代化美丽城镇、莪山—旧县县域风貌样板区、莪山民族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创建工作。聚焦常态长效治理,继续做好“非粮化”整治、水利设施修复及岭脚、野家湾水利工程等农业生产基础保障,持续焕新畲乡美丽底色。二是文旅业态再丰富。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全面布局景区化支撑要素,做优长桌宴、长寿宴等特色餐饮,打造婚纱旅拍点位10个,新建乡村博物馆2个,培育双园、山阴坞、尧山坞、桐坑等民宿村落8个,力争新增精品民宿5家,上规3家,新增房间160间,全乡民宿房间扩充至600间以上,进一步提升畲乡旅游承载能力,力争旅游人数突破20万人次。三是产业支撑再强化。启动全域景区交通动线方案设计,完善逛村落、住民宿、体民俗的沉浸游览体验,丰富滑雪、露营等娱乐体验。搭建红曲酒、龙须等农产品销售平台,对接“桐庐味道”、民宿促进中心、帮扶集团等,大力助销特色农产品。前置布局信息和能源支撑,深化5G应用8个,新建充电桩30个,为农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奠定根基。
五、实施文化聚美行动,描绘“畲味莪山”精彩画卷。一是厚植文化底蕴。加快推进入乡口、潘山桥、黄家山等重要节点环境整治和建筑风貌“畲乡韵味”提升,将塘联、龙峰农民建房集聚点打造成乡域民族风貌管控标志性建筑,在大尧山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农学主题园区打造中体现“浓浓的畲味”,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二是赋能文旅业态。通过招引市场主体加快市场化运作“三月三”“开酒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丰富特色文旅、文创产品,打造龙峰民族村“红曲小酒馆”“畲医畲药馆”“畲歌畲谣馆”,加快畲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对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赋能作用。三是拓宽转化渠道。探索实施“新文化计划”,开展“三个100”畲人才培训150余场,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非遗文化挖掘传承,开发民族风文创IP,应用到各领域、各产业。积极对接蓝天下传媒集团,探索建立在民族文化、乡村共富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畲乡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实施治理护美行动,筑牢“平安莪山”坚实防线。一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聚焦企业生产、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强化安全发展意识。落实“1+1+1”管理机制,将乡镇干部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干部年终绩效考核,多措并举守牢畲乡百姓“生命线”。二是强化平安建设能力。深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普法宣传、政策解读、以案释法等活动不少于4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信访专题培训不少于15次,切实提升干部、网格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三是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充分用好乡村两级“协商驿站”,乡级层面协商不少于4次、村级层面协商不少于3次。开展“信访提质减量”大比武,落实红黑榜评选活动,力争初信初访办结率、群众满意率、重复件和不满意件实现“两升两降”。
各位代表、同志们,唯有笃实力行,方能不断前进,唯有强毅不懈,方可久久为功。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再起航,为加快形成“西湖边的畲乡”短途旅游目的地发展架构拼出莪山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