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创新监管与生态治理 推动治水转型助力共同富裕 |
||||||||
|
||||||||
|
||||||||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桐庐县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和生态治理方法,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绩效以及工程质量,并通过深化小微水体整治和美丽河湖创建等措施,实现了从传统治水向现代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转型升级。注重结合地方特色,如江南古水系的文化价值和凤川翙岗古水系的传统习俗,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此外,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桐庐县横村镇实施了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种植业退水排口的污染问题,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工程质量。一是原来管网项目执行权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实施,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污水零直排等重点项目,由县级申请专项债、建发集团统一实施,统一监管,项目绩效进一步提升。二是提升工程质量方面,在原有基础上,除监理外,县级统一聘请专业第三方和治水办、住建局等专家,成立督查组专家,组成监管队伍,增加对项目的统一监管建设,定期对工作质量进行把控,提升工程质量。 二、做好治水转型,促进共同富裕。持续深化开展小微水体乡村水客厅建设,开展“水美客厅”星级评选,开发可供打卡的网红小微水体。以美丽河湖、水美乡镇创建为抓手,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结合全县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工程,筛选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点,持续带动旅游经济、生态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如江南古水系正在积极申报世界灌溉遗产;凤川翙岗古水系“洗街”活动成为网红打卡点。 三、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助力种植业退水排口整治。桐庐县横村镇针对种植业退水排口问题,采取了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的方式进行整治。在确保排水沟渠排涝、排渍或防治土壤盐碱化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在沟渠中设置节制闸坝、拦水坎、集泥井、透水坝等辅助项目设施拦截污水,以及采用植生材料、配置植物群落等生物措施,改善沟渠生境条件,重建和恢复沟渠生态系统,强化沟渠对氮、磷等物质的拦截净化能力。横村镇东南村的种植业退水排口整治中,建设的生态拦截沟渠使排口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为同类排口的整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