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24/2024-126530 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 发布日期2024-12-13 08:49:21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杭州桐庐富春江综合治理:从“一纸江南”到生态富民的绿色转型之路
访问次数:

一、腾退转型,系统治理。为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桐庐县自2005年起实施了六轮产业整治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淘汰落后产能。累计腾退造纸企业385家,削减废水排放量17951万吨,实现了由“一纸江南”向“智创江南”的转型。二是整治高污染行业。腾退电镀企业近60家,整合提升化工企业50余家,有效减少了工业污染源。三是清理河道乱象。清除各类网箱5708只、围网14处,关停砂石码头109处,年采砂量从2000万吨降至全面停止。四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也达到95%以上。

二、水陆统筹,生态恢复。为了全面提升富春江的生态环境质量,桐庐县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一是防治水土流失。有序推动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废弃矿山修复和坟墓整治,确保堤岸稳固。二是实施堤岸加固工程。开展富春江沿线绿道、驿站、景观林带建设,建成沿江生态绿道100余公里。三是船舶污水治理。完成26艘住家船的上岸整治工作,减少水上污染源。四是禁渔期制度与增殖放流。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有效恢复了水生态多样性,小微水体和美丽池塘建设成效明显,超过60%的水质优于Ⅲ类水。

三、科技助力,流域共保。桐庐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全民参与治水: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通过河长APP和公众平台发动全民治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高标准保护饮用水源地。全面完成饮用水保护区勘界定标、球机监控、电子围栏等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三是上下游协作机制。深度开展“流域共保、区域联保”,推进新安江—富春江及两岸区域联保共治,确保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

四、深绿发展,生态富民。桐庐县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稻鱼共养与农事体验。实施稻鱼共养、农事体验等治水生态品牌,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二是乡村旅游开发。加强沿线特色小镇和古村落保护开发,推进精品民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开发乡村旅游度假产品,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核心景观带。三是创建生态品牌。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富美的持续发展道路,为跨区域山区河流的治理提供了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