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3年,县数据资源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局“两化两强”四大行动、八项工程具体内容,按照市局工作安排和县委县政府要求,不断提升聚焦中心、服务中心的“数智”能力,在创新推动广域、多元、普惠的数据治理模式,积极探索资源、要素、成果共享的数据融通机制,努力构建实战、实用、实效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工作体系上下功夫,为数据赋能“三个一号”工程和打赢“两仗”,为加快打造高质效改革先行县贡献数字力量。5月5-6日,全市数据资源局长会议在桐庐召开;一季度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考核全市第一;一体化平台效能分析系统建设项目被列入全省试点。现将主要工作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一)实施大调研大走访实践赋能行动。一是高质量推进巡视整改。将落实巡视整改与数字化改革业务融合,根据整改清单逐条研判,制定完善《桐庐县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组织数字化改革系统牵头单位对2023年部门上报新建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联审,确定新实施项目清单,并明确“法治桐庐综合应用”等8个场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保障实施。二是走访调研形成责任清单。出台县数管局“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方案,1-6月参与实地走访、调研11次,共计107人次。通过调研、走访及省、市部门的对接,形成《聚力“三个一号”工程·贡献“亚运”—县数管局“月拼季赛年考”攻坚榜》,将10项重点工作分解到人,细化任务书、作战图、绩效表,清单化、闭环式抓好年度工作全过程管理。三是全方位人才培养。将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作为首要工程来抓,开展青年干部廉政教育“六个一”活动;聚焦各项重点任务,依托试点建设、亮点培育、优秀案例和课题研究等,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开展首席数据官和数字专员线上培训6次。5月5-6日,全市数据资源局长会议在桐庐召开(机构成立以来首次在区县召开现场会)。
(二)持续推进IRS“一本账”建设。一是完善资源一本账建设。按照IRS(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目录编制工作要求,完善省市县一体化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上架IRS应用目录12个,数据目录166个,数据目录覆盖政务服务事项达100%;下架应用目录9个,注销数据目录40个。推进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编目工作,完成入驻厂商74家,关联企业人员84个,完成率100%。二是深化数据归集与共享。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归集,已归集数据85类,数据量218.2万条。按需申请省市数据回流,对接省市单位,处理回流数据需求,回流数据表89张,数据量1300.6万条。共享数据61类,数据量2800万条,支撑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桐心办、同心格、数治平安等21个应用。
(三)推进政务信息化集约统筹。一是提升项目立项评审能力。贯彻落实《浙江省电子政务项目评审要点》,将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应用建设、数据资源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技术规范融入建设指南,实现评审标准化、精细化。1-6月,累计评审项目25个,评审预算金额4053万,节约预算金额1490.713 万,核减比例达27%。二是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编制完成《桐庐县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初稿)》,建立项目资金支付申请制度,解决项目资金支付统计难题;对接省市最新考核要求,启动实施桐庐县项目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提高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三是推进项目绩效评价常态化。依托省局数字化应用绩效评价指南和绩效评价工具,进一步优化县级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与年度数字化项目安排及项目运维保障的挂钩机制。今年4月,绩效评价小组对我县11个部门14个项目进行评估,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14份,纠正归档资料缺失、IRS平台应用编目不完善、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存在部分工作未完成等问题1219项。
(四)统筹推进“大脑”贯通融合。一是完成《数字桐庐》建设规划。参照《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结合桐庐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完成《“数字桐庐”建设三年规划(2023-2025)》《“数字桐庐”任务清单》《“数字桐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资料编制。二是推进“162”和“141”体系贯通。协同县社会治理中心,推进基层智治应用建设,通过基层治理综合应用与六大系统实现各类业务协同交互,实现平台贯通、功能贯通。目前,已承接七张问题清单、防汛防台在线、浙江E行在线、社区矫正综合应用等11个省级贯通应用,全面投入使用。三是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组件质量。根据“省考”要求,构建“组件”“智能模块”项目9个,新上架组件3个。建设“政务服务事项超期预警”组件,赋能“一网通办”,组件上线后,桐庐县超期办理件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18%,一季度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推进县级自建应用使用省应用工厂集约开发,完成4个新建应用的低代码平台搭建,3个新建应用上架代码工厂,从底层技术方面保证了后续“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可行性。
(五)深化数据赋能政府履职。一是推动项目规划与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统筹数字乡村、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城乡风貌整治数字化项目,通过“数字服务基层·赋能共同富裕”活动帮助桐君街道、分水镇、横村镇、江南镇等完成方案优化。二是建设县视频共享总平台。根据《桐庐县实施“天网工程”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感知体系集中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已完成全县各乡镇街道、平台、县级值守中心等所有用户的部署培训工作;平台共汇聚县内近15000路监控视频资源,建成了“公安归集、数管共享”的视频归集共享模式,为全县各部门的视频复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三是提升“两端”能力。围绕政府履职数字化能力提升,抓好办公自动化和政府网站管理,持续深化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加快推进“浙里办”桐庐频道迭代升级,完善“浙政钉”桐庐县工作台功能,上架“浙里办”服务5个;加强上钉应用优化整合,推动互联网+监管平台业务规范化,促进应用实战实效取得更大突破。
(六)推进县级平台能力整体提升。一是优化云资源管理。完善《桐庐县电子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暂行)》,完成10个单位,29台服务器的开通工作,驳回不合理云资源需求申请15次;定期梳理涉及我县政务云平台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关闭云服务器13台,降配云资源13台。完成38台政务云服务器安全组配置和防火墙等安全策略配置工作,申请完成主机开放端口128个。二是提升数据平台功能。完成一体化数据平台网关与省网关管理系统对接,推动网关统一注册、统一管控,形成全省联动机制,梳理出未规范申请的接口22个并完成整改。推进省级数据回流改造工作,完成省市县三级平台对接,优化省级数据回流通道,简化申请流程、提高数据回流基层的效率。三是提升数据和网络安全能力。推动共享全省可复用数据安全能力,完成数据共享安全检查11次和培训5次。推广应用“三高一弱”等网络安全检测工具,排查出问题IP 246个,高危漏洞 306个,中危漏洞402个,一般漏洞233个,高危端口63个,弱口令12个,发现“违规外联”地址39个,发布违规外联整改通知39份。
(七)大运维大安全体系建设。一是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对桐庐县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完成测评服务项目等保部分招标并签订合同,通过省IRS系统导出系统清单,根据系统重要程度、时间、等级等维度梳理形成测评对象。二是强化技术防护能力应用。配合省市DMS系统建设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管平台。梳理运维对象、风险监测、规则预案、风险处置、评价提升5清单。邀请专家渗透工程师到现场对我县109套政务信息系统开展渗透,发现16套系统存在敏感信息泄露、未授权访问、弱口令、文件上传等5个方面的30个漏洞并指导完成整改。三是加强重点数据安全防护。严格权限管理,防范非法违规访问,梳理平台数据库账号152个。持续推进数据分级工作,加强对敏感的识别,完成292类数据的分级,涉及数据项9074个,包括敏感数据1027项、较敏感数据358项。采用数据加密脱敏等技术避免数据隐私泄露,完成21类重点数据的加密和脱敏,涉及数据项483个。已对28类数据添加水印,包括文件水印7个,层层推进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四是构建覆盖全区云、网、端、应用、数据的全链路安全监测体系。开展态势感知平台(APT)预警平台巡查,共发现web告警490446条,封禁ip地址476个;开展安全基线核查,核查服务器60台,排查出问题15个,全部完成整改;开展电子政务外网常规性攻防演练,组织技术人员对运行在政务外网上的信息系统进行模拟攻击,发现25个安全隐患并指导完成整改。
(八)亚运信息技术服务保障。城市侧:牵头成立亚运马术信息技术保障专班,印发《2023年亚运会桐庐赛区信息技术工作组工作方案》;牵头推进亚运分村网络改造,完成开元名都酒店、励骏酒店和希尔顿欢朋三家酒店网络改造项目清单、项目建设方案、招标文件等编制,发布招标文件并完成招标。场馆侧:梳理信息技术领域工作机制,编制《信息技术领域运行手册》《每日运行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保障指南 V2.0》和《场馆内有线与无线上网手册》等;围绕赛程抓好保障,赛前完成每日一次设备和系统测试与检测。测试赛期间,共完成 21台AGIS专网笔记本和6套专网系统测试,确保了赛事各项工作平稳开展。
二、存在的不足
(一)基层智治的统筹有待提高。前期组织开展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规范清理工作,梳理出县级开发应用104个,镇(街道)、村社级应用处置意见为:保留14个,削减取消19个,整合兼并4个。在这些应用中,多数是因为项目管理不规范、应整合未整合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
(二)队伍专业的培训有待提升。数字化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率先成立了首席数据官、数字专员队伍,但后期在人员管理、培训、评价等方面制定不完善。缺乏专业学习和实践载体,培训体系不完善,模式较为单调,更多的仍以会议学习的形式开展,培训实践性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探索数据产品建设。基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及“数据20条”,抓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作,在加强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积极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数据风险,探索形成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法治与行业自治协同、政府与市场间统筹的数据要素治理结构。同时强化合作共赢模式,加强与各院校和各数据研究院间的合作,提升数据要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工作,不断夯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底线基础。
(二)进一步夯实平台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省“两化两强、四大行动、八项工程”,持续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能力,做好效能分析系统、应用试运行报告两项试点建设工作。努力打造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开放兼容的数智化支撑体系,实现数据归集全量有效、项目建设规范严谨、基础设施支撑到位、安全防护放心可靠,有效夯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数智基础,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的政务服务,助推打好“经济翻身仗”。
(三)进一步打造实战特色应用。持续推进基层智治应用建设。协同县社会治理中心、县城管局,推进基层智治应用及“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工作。以“基层治理大脑”为切入点,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基层智治应用提供数据、智能模块、算法算力等多方面的支撑。配合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分水镇、横村镇、江南镇等单位,持续推进数字乡村、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建设。
(四)进一步做好亚运攻坚保障。一方面要依托“亚运在线”平台,扎实做好数字化亚运环境建设工作,同时根据运动员、媒体记者、志愿者、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和赛事侧、城市侧的不同需求,优化完善和加强单元功能模块的深度建设和迭代升级,彰显桐庐特色。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亚运信息技术保障工作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统筹开展网络安全保障、信息技术系统支撑工作,推进视频监控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全覆盖”,强化对亚运安保的数据支撑能力。
(五)进一步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按照“最小必要”“一数一源”“更新共享”的原则,非必要不采集,规范采集入口和业务系统;加强数据使用和共享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敏感数据使用及导出控制,简化开放数据及非敏感数据共享使用的管控,通过数据水印,数据脱敏等技术,保障数据共享及使用安全;建立数据资源分布式存储体系,保障数据资源的容灾能力,加强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依托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数据安全隔离访问系统、平台安全监管系统等安全手段,构建从数据平台、应用到用户的全链路数据监管体系。
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