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规划》主要由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以来,桐庐县实施水防排安全、水资源保障、水环境综治、小农水建设、水管理创改“五类项目”,建设固堤、强库、扩排、开源、提升、节水、综治、小农水“八大工程”,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改革、涉水行政事务改革等“四项改革”,完成投资15.64亿元,基本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先后创建成为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县域水资源强监管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县,2018、2019年度荣获浙江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绩突出集体,2016-2018年连续三年在杭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取得优秀等次,2019年获得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成绩突出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桐庐县委县政府“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总体要求,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力争成为县级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样板地、模范生、排头兵,为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和实现“潇洒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三、基础设施补短板
通过两江防洪工程、资源保障工程、幸福河湖工程、数字水利工程和乡村振兴水利工程等五大工程,构建更加完善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格局。
1.两江防洪工程。主要实施富春江干堤二期、三期工程;富春江堤防提升工程;分水江综合治理工程;城区水系治理工程;两江排涝闸门提升改造工程。
2.水资源保障工程。主要包括新合彩坞水库水源工程;农村饮用水备用水源储备项目;桐庐水厂、百江水厂、合村水厂等水厂工程。
3.幸福(美丽)河湖工程。主要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水系治理工程、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程、水美乡镇创建工程、美丽河湖创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
4.数字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提升工程、水利工程监测能力提升工程。
5.乡村振兴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区提升改造工程、富春江南渠提升工程、农业水价改革、山塘综合治理工程、绿水小水电及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
四、涉水事务强监管
持续改进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空间管护、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水利监督管理等重点领域管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桐庐县域治理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形成更加高效的“智慧引领、科学高效、管控有力、成效显著”的水治理体系。
1.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制度体系,制定各类预案方案、预警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水利工程防洪调度利益补偿和洪水保险。
2.水资源保持管理。主要为提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强化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水平。
4.河湖管理。主要包括深化河湖长制、加强水域监管、开展河湖轮疏机制。
4.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主要包括农业水价改革长效管护、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护、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利工程水毁修复等。
5.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主要做好水利工程安全鉴定,明确工程管理边界,做好水利工程社会化管理,提高水利社会地位。
五、水利治理能力提升
以水利数字化改革作为深化水利改革的总牵引、总抓手,建立完善水利核心业务系统和公共支撑体系,通过改革创新,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创建现代化水利示范。
1.水利数字化改革。主要包括整合现有各大平台,建立桐庐水管理综合平台,实现各数据的融合和系统贯通。
2.行业能力提升。主要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及规划引领编制工作, 理顺内部职责分工,优化林水监管体系。
3.水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化挖掘与展示,提升水利软实力和影响力。
六、投资估算及空间衔接
桐庐县“十四五”期间水利总投资约为27.08亿元,分年度投资为7.36、3.55、4.20、5.66、6.35亿元。
“十四五”期间,以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为依据,谋篇布局水利基础设施空间,构建规划水利基础设施“一张图”。需新增建设用地832亩。
七、环境影响分析
列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符合已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防洪规划等要求,符合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规划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为全面提升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深化前期,加快进度;
(3)加大投入,要素保障;
(4)加强宣传,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