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阳光规划 > 规划建设公示
《桐庐县城风貌控制及竖向空间规划》公示
发表时间: 2019- 12- 16   14:42 信息来源:桐庐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本规划是践行杭州市党代会高水平打造“三江两岸”城市带、景观带、生态带的着力点,以期通过绿色山水廊道的规划梳理来丰富“美丽中国桐庐样本”内涵。我局于去年组织编制《桐庐县城风貌控制及竖向空间规划》。

一、研究范围:以桐庐县城新、老城区为研究主体,包含富春江及外围大奇山、桐君山(含北侧山体)、舞象山等主要背景山体。

二、规划目标:凸显富春山水特色的整体格局,展现中国最美县城的视觉风貌,实现城区山水与视觉景观风貌的提升。

三、规划内容:通过对桐庐现状山水资源的梳理,把握山水特征,以主要山水为景观骨架,构建城市整体结构性山水通廊、景观视廊。在整体山水格局框架范畴内,结合山水特征,研究建筑空间(高度、体量、天际线)布局模式、控制要素,实现山水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有效融合。同时将各种控制要素转换成控规控制导则,落实到具体的地块控制,为未来地块出让、实施提供依据。

该规划经多次修改,并于2019年12月6日通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形成了规划设计成果文件。现将规划主要内容于桐庐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公告栏、桐庐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橱窗、桐庐政府网站阳光规划专栏予以公告,请广大市民在公告期间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规划内容详询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告时间:2019年12月16日-2020年1月15日

联系电话:0571-56983790

邮箱:tljsbianshen@126.com

联系地址:桐庐县迎春南路335号桐庐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细规划科

邮编:311501

(一)规划格局

规划形成“六峰、四溪、四片、六节点、一横江”的山水格局。

1.“六峰”:即六座主要山峰,应保证其廊道通畅,预留观景的视线通廊。     

2.“四溪”:即大源溪、黄潦溪、梅林溪、乔林溪等四条主要水系,应作为水系廊道严格控制。

3.“四片”:由六峰向北延绵的山体廊道被四条主要水系分隔而成的四个片区。

4.“六节点”:自西向东分别为严子陵钓台景区区域、富春绿岛及分水江、梅林溪、黄潦溪、大源溪入富春江的水口。

5.“一横江”:富春江。

(二)视点规划:

1.外围视点:根据山体海拔高度、山水融合程度、历史文化价值、是否为风景名胜区等要素来确定。

2.内部视点—建成区:根据功能性(人流量、重要性、可达性)、观景面、可控性特色性等要素来确定。

3.内部视点—新区:结合现状或上位规划确定的公共空间(山体公园、水系公园、广场等)、规划主要道路交叉口等要素来确定。

(三)视带规划:规划确定环城南路、富春江南北两岸共三条视带。

(四)廊道规划:

1.廊道分级:

根据重要性、特色性、尺度等要素将廊道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廊道。

2.廊道分类:

包括外部通廊型、内部通廊型、自然山水型、道路景观型、综合型五种廊道类型。

3.廊道确定:

①一级廊道:黄潦溪廊道、学圣路—梅林溪(南段)廊道、金中路廊道。

②二级廊道:环城南路廊道、白云源路廊道、乔林路廊道、中心广场—迎春公园—云栖中路——黄家山公园—大奇山廊道、迎春南路南段廊道、东兴路廊道、白云源东路—塘塆山—大源溪廊道、马家溪廊道。

③三级廊道:包括山水相连型、靠山型、近水型三种廊道类型。

(五)规划措施:

一级廊道:学圣路—梅林溪(南段)廊道

1.控制宽度:学圣路与梅林路之间区域,宽度为700—1000米,沿江及沿山区域较宽,环城南路处较窄。

2.外围视点:桐君山、阆苑石海森林公园、大奇山。

3.控制要求:

①开发强度:整体以中低强度开发,严禁高强度。廊道中部及梅林山体低强度为主,适当中强度。

②次级廊道:重点打造梅林溪水系廊道,将其横向渗透至周边地块(三级廊道);梅林山体东侧未利用地控制东西向的三级廊道;沿江未利用地控制南北向的三级廊道。

③山体控制:梅林山主体及梅林路西侧山体为严格控制区,不准许任何建设;梅林山外围山体及环城南路南侧山体为限制控制区,建议保留为主;梅林溪西侧山体为适建控制区,应保证适建范围内自然地形不被破坏,开发建设遵循依山就势。

④梅林溪入水口:作为生态节点控制,布置绿地公园、广场等。

⑤未利用地:结合周边山水空间重点控制三级廊道、地块开发强度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