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风 竹编雅韵”——多巴胺蒲扇DIY活动
访问次数: |
蒲扇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制作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值此盛夏时节,7月12日下午桐庐博物馆开展了竹编蒲扇的DIY活动。
小小的DIY活动在青少年们的心里种下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增进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蒲扇,是一种古老的纳凉工具。因用南方的蒲葵叶制作而成,又名“蒲葵扇”。它呈半圆形,叶柄为把儿,质轻、价廉,细嗅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早年寻常人家经常在夏秋两季使用。蒲扇历史悠久,先于民间广为流传,后到魏晋时期已成批生产。
每一把蒲扇,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用细腻的纹理、优雅的线条,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当多巴胺色彩碰上手工蒲扇,又会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活动伊始,宣教员向大家分发了材料包,小朋友们跃跃欲试,甚至等不及老师介绍制作步骤。
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用彩色扭扭棒绕着扇骨缠出小花边,毛球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兵布阵”,瞬间萌趣满分,再用可爱的卡通贴布一粘,传统蒲扇秒变 “时尚单品”!
小朋友们有的紧跟教学视频,力争成为教学“模板”,有的则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确保作品“独一无二”······
你瞧,还不赖吧!
自己动手赋予了原本普通的事物“不普通”的意义。在这个盛夏,用这把多巴胺蒲扇摇出来的清风一定会带来加倍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