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1月9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莪山畲族乡行政辖区,东邻旧县街道,南与建德市钦堂乡接壤,西南、西接钟山乡,北、东北与横村镇相邻,共包含7个行政村,分别为莪山民族村、新丰民族村、龙峰民族村、中门民族村、塘联村、尧山村和沈冠村,其中前4个为民族村。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规划定位
落实《桐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关于莪山畲族乡作为生态经济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莪山畲族乡总体定位为“中国畲族第一乡、西湖边的畲乡、生态休闲旅游胜地”,规划将莪山畲族乡打造成为集畲乡风情打卡地、民族团结实践地、高端民宿体验地、山地运动首选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长三角地区新的短途旅游目的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共同富裕乡村标杆。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莪山畲族乡国土空间控制底线全面落地,重点产业、市政交通、公服配套等用地基本落实,重点部位实施畲乡风情提升,村庄景观风貌控制良好,基本建成具有畲乡风情特色的旅游休闲乡镇。
到2035年,莪山畲族乡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田美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西湖边的畲乡”深入人心,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畲乡风情打卡地、民族团结实践地、高端民宿体验地、山地运动首选地”基本实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莪山范例。
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带三片”的城乡空间结构。一核指城镇发展核,通过城镇建设,集文化、教育、行政服务、旅游服务于一体,为整个莪山畲族乡域的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一轴为依托徐七线的城镇发展轴。两带为乡域北部的畲乡风情带以及乡域南部的田园康养带。三片为乡集镇区域的城镇发展片、北部山区的生态魅力片、南部的田园风光片。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莪山畲族乡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0.5946万亩、耕地保有量0.6144万亩。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莪山畲族乡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共四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依据《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乡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按照“15分钟-5分钟”两级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关注城镇和乡村居民多样化需求,配置面向全年龄段人口、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日常出行尺度的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共同体。
九、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莪山畲族乡山水城有机融合的自然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维护历史建筑风貌,做好乡镇发展建设与整体风貌的环境协调。优化乡镇内部山水通廊,维护山水城交融的空间品质。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文化内核,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老城文化的延续。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建筑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2处,省级传统村落1处等。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规划期内,莪山畲族乡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并实施森林双量精准提升、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等工程;重点保护重要水域、乡级以上河道等重要水体;推进废弃采矿用地生态整治修复工作。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落实杭州市详细规划管理单元划分方案,莪山畲族乡全域整体划分为1个乡村单元,为莪山畲族乡单元,以畲乡风情、民族团结、高端民宿、山地运动为主要功能。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监督考核、体检、评估调整全流程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