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63/2025-112713 发布机构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5-02-13 15:35:39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县市场监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访问次数:

2024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局中心工作,精准发力抢跑道、勇争一流创佳绩,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抓破难促改革,先行先试多项新试点。一是成功获批两项国家级试点。试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浙江省12个试点区县之一,全市唯一试点县)、国家级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全国六个试点区县之一,全市唯一试点县),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13件,同比增长20.8%;1-9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15件,同比增长27.2%;每万人发明专拥有量28.67件,同比增长19.5%。截至10月,有效商标拥有量同比增长11.1%。承办全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业务研讨会、全省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集成改革暨发明专利获权提速专题研讨座谈会。浙江(桐庐)微创医疗器械联盟荣获省级考核优秀。二是试行市场监管领域“大众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1.0改革。将市场监管领域事中注册审批、事后监管执法等 2000 余件事项前置到事前服务阶段,通过“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事前服务保姆、事中审批归零、事后监管走亲”。10月试点以来,受理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156条,其中餐饮领域138条、食品生产许可领域11条、医疗器械领域4条、药品领域3条;已送达营业执照72本、许可证20本;30分钟服务对接率100%,11名群众赠送锦旗感谢,服务典型案例被中国市场监管报等媒体报道。三是试点浙江省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公开评价日机制工作。联合湖州市局通过前期多轮实地调研、专题研讨,试点课题工作经验经过总结提炼,被纳入省局《2024年全省农贸市场一类事集成改革试点成果汇编》,发各地共享推广和实践参考。

2.抓战略强定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牵头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质量举办产业发展大会,参会总人数超300人,现场发布医疗器械产业人才政策十条,举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圆桌研讨。省药监局王状武局长参加大会开幕式致辞,并开展桐庐专场服务。筹建医疗器械增值服务中心,完善形成“148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1-10月,全县医疗器械规上企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3.9%。“党建引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及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案例。二是实现质量标准“首创”优势强劲。首创流动品牌指导服务站,服务范围覆盖针织、医疗器械、制笔等行业,累计提供服务162次,调解侵权纠纷17件,相关工作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及《杭州改革》专题推广。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4家,首次开展“蜂皇浆冻干粉”国际标准主导制定工作,实现我县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零突破。“桐庐龙井”“钟山蜜梨”列入省市级团体标准制定计划并发布实施,“桐庐味道”标准化工作列入杭州市标准化十大典型案例并在全市大会上发布推广。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准入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联动县税务局建立个体户注销“10分钟”响应机制,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日办结率100%、半日办结率99%。推广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已完成修复审核888条,桐庐县线下零跑率达到98.48%,位列全市前一。四是全面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扩充成员单位至45家,新增全县14个乡镇街道,制定下发公平竞争审查规范制度。全县增量审查61件,存量清理21件,针对两件涉嫌有违公平竞争文件予以废止;对35件政策措施提出会审、咨询意见。

3.抓平安强除险,民生民安事业彰显新作为。一是全面保障市场监管领域稳定有序。开展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领域专项整治,检查指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5.5万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770个,完成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餐饮具等领域抽检2900批次,问题食品发现率2.28%。完成药化抽检191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33例。开展电动自行车、妇女儿童用品等系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2个品类118批次。全县2385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总监、安全员配备率均达100%;物联感知技术应用电梯完成率280.4%,排名全市第一。截至目前,立案查处案件744件,结案641件,其中大要案53件,罚没款440.8万元,9起案件入选省市局典型案例。二是全面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建成41家阳光作坊、10家中小学“示范食堂”等省级民生实事。富春江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顺利通过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验收。完成32台老旧小区住宅电梯更新。实现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农村集体家宴、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三是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建设。全省首推黄金首饰销售行业“合同示范文本”,黄金首饰“以克计价”与“以件计价”纠纷同比下降61.90%。率先推动美容美发预付消费监管改革,办理杭州在预付卡领域查办的“第一案”,相关工作得到宦金元副市长、市局麻承荣局长批示肯定。收到各类投诉举报4778件,投诉按时初查率、投诉按时办结率为100%,投诉举报效能居全市前列。

4.抓队伍振精神,干事创业呈现新风貌。一是推进清廉市监建设。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持续推动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排查廉政风险点212个,制定防控措施362条,全面筑牢廉洁链接防线。二是锻造铁军队伍。开展“每季六晒榜”竞赛活动,修订《干部绩效考评办法》,开展“我为市监献一计”金点子课题比学活动、“市我上场”理论大讲堂、“市我战场”业务技能竞赛、“市我来查”短视频制作、开设青年干部素能提升班等形式多样活动,营造浓厚比学赶超氛围。三是有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推进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专项治理,立案查处互联网违法违规案件24起,罚没款34.3万元,其中1起移送公安机关。开展直播经营主体约谈培训5次。大力推进涉企第三方机构强治理优服务改革,全县累计排摸涉企第三方机构187家次,梳理监管依据28条,2起案例入选杭州发布的涉企第三方机构十大典型案例,工作经验被杭州市纪委录用刊发。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县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局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四个角色”定位,协同推进“52”工程,全力打造五类标杆,在奋力打造市场监管现代化县域样板中彰显新作为,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市场监管更大贡献。

1.激发两项国家级试点“乘数效应”,打造保护科技创新县域标杆。一是建立行政裁决的桐庐标准。2025年10月全面完成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试点项目验收,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和“简案快办”,优化行政裁决办案程序,探索案件联合审理机制。强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执行保障。力争把行政裁决的桐庐标准打造成全国试点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桐庐样本”。二是跑出快速处理的桐庐速度。2025年“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项目取得显著成效,2026年9月高标准通过验收,打造一条在线处理“快车道”,案件处理周期压缩30%以上,助力市场主体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发挥两大“全生命周期”改革撬动效应,打造增值服务县域标杆。一是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对标“增长100”要求,出台《桐庐县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集成政策》,深化医疗器械产业“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148”体系,实现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销售公司数据回归、搭建桥梁招商引资,加强与高是医疗、精密机械加工中心、医链科技等我县产业配套机构对接服务,加强与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杭州技师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大省市局对接支持,提供企业关心的注册证、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做好干部互派学习。二是推广“大众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激发经济活力。根据前期试点情况,对新增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的流程、机制,真正做到“民呼我为、民不呼我亦为”,显著提升创业咨询转化率、服务指导合规率、群众服务满意率,显著降低新创主体的违法行为发生率等显性指标;对存量市场主体,加大监管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坚持两个“零发生”底线思维,打造现代化治理县域标杆。一方面,守牢“不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底线。深化“铁拳”“亮剑”等综合执法行动,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全过程高精度的风险隐患化解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牢牢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全域全程全量安全,力争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另一方面,守牢“不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底线。紧盯重点领域和重大时间节点,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完善快速反应、正确引导、分类处置、后续跟踪、总结评估等流程,形成本领域舆情应急回应规范模板,快速妥善处置舆情事件。

4.对标“两高目标”工作导向,打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市监标杆。一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公平竞争指导,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战略,新增“浙江制造”品牌企业5家以上;精准培育质量奖企业,推动实现中通供应链争创市政府质量奖、艾罗争创省政府质量奖。开展“桐庐味道”标准化行动,发布“桐庐味道”系列标准5项以上、杭州市地方标准1项,实施杭州市标准化试点示范2项,争取实现我县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零突破”。实施专利强企行动,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开放许可、专利导航、质押融资等活动,力促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超10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增长20%以上。二是围绕“高品质美丽”目标,对标“美丽100”要求,完成桐庐青山农贸市场、桐庐桐君综合市场、桐庐县分水镇南门综合市场、桐庐县江南镇窄溪综合市场、城东村双湖综合市场等5家农贸市场创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更新全县农贸市场快检室检测仪器,配合落实新建批发市场建设及桐庐江南综合市场提升改造工作。整合全县33个消费维权站,在景区、高速服务区等流动性较大的场所引导企业加入“一键和解”,提升放心消费水平。

5.落实两个建设工作保障,打造五个过硬的铁军示范标杆。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队伍,有力保障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高位、高效运行。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完善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相适应的绩效考评体系,实现“好”与“不好”一览无余、“上”与“不上”评判过硬。实施“市我系列”素能提升工程,通过理论大讲堂、青蓝结对等方式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培养一批“一专多能”干部。二是加强纪律建设。巩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成果,深入实施“清廉市场监管建设工程”,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市场监管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着力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业行为,确保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