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4年,全县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基固本,改革提升”重大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民生工作“四个更大作为”的实践中来,聚焦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社会治理、慈善事业等各类服务保障工作,桐庐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省民政厅厅长陈斌调研桐庐民政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授予桐庐民政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突出集体荣誉;慈善工作获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批示肯定;“善居工程”项目被新华网宣传报道;《刷脸就餐!巡视整改助推“养老”变“享老”》被“清廉浙江”刊发;移民工作在全市民政系统半年度工作作典型发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聚焦普惠优享,老有康养稳步推进。紧抓民生实事项目。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70张、村社老年助餐点10家、社区食堂2家,村社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38.22人。抢抓银发产业机遇。牢牢抓住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契机,将适老化改造宣传融入到养老机构、老年食堂、桐庐夜市,截至11月19日改造资金使用排名全市第2。引进杭州和睦老年公寓投资1536万元对县福利中心改造提升,入住率从47%提升至96%。转型升级养老服务。探索“政府+市场+公益”服务模式,发挥5060俱乐部志愿力量,推行爱心助老陪诊服务。引导机构、家政、餐饮、康养、旅游等50余家社会组织成立现代养老服务业协会,发放机构入住体验、健康保健、家政服务、旅游康养等消费券2亿元,激发养老产业活力。
2.聚焦应助尽助,兜底保障织密扎牢。全县在册困难对象10664人,今年来发放资金1.72亿元。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成在册对象复核2924户,新增困难对象1226人、退出997人。规范三级助联体运营,先后联动部门、社会组织、企业55家入驻我县助联体,对外发布帮扶项目79个,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3万余人次,服务覆盖率达100%。推出失能老人免费助浴、困难家庭护理床、“爱心米”助力老年食堂等项目18个,改造困难群众“善居工程”100户。打响“一块做好事”慈善品牌,有效链接23家企业加入“消费捐”活动,举办湛然关爱儿童拍卖会、“桐心护未”公益毅行等活动,全年募集款物1817.28万元,惠及群众41万余人次。精康融合试点做法在全市会议作典型发言,儿童服务案例入选省级典型名单。
3.聚焦规范赋能,社会治理持续夯实。紧盯“清僵”,综合运用撤销登记、吊销登记证书、注销登记、限期整改等措施,创新推出清算报告承诺书制,已整改完成94家,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聚焦“打非”,利用大数据、群众举报、年检、联合抽查,收集非法社会组织线索21条,打击非法社会组织3家。推进公益创投项目26个,举办活动3478场,服务群众2.4万人次。2人获省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称号,“情暖散居”特困人员探访关爱、新婚心理辅导和婚姻家庭矛盾调解等2个项目荣获杭州市品牌公益服务项目。完成10家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如仁智村打造都“馒”好社区服务综合体,通过老年食堂、家宴中心增加村民就业机会,推动酒酿馒头产业发展。投入资金5169.6万元,建设移民项目39个,共富增收类占比90%,受益移民1.2万人。联合公安、城管、社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1.1万余人次、救助61人次。
4.聚焦移风易俗,民生服务优化提升。加大殡葬服务六项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减免费用140万元,减免率95.8%。开展公墓建设管理专项整治,联合县纪委开展督查,下发殡葬专报2期,发现问题105处,完成整改98处。推进5A级婚姻登记处建设,带动“格莱美”“1078婚纱摄影”等婚庆产业集聚。举办桐君山公益相亲角,开展大型相亲联谊活动25场,服务青年1000余人次。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结合民俗文化IP打造翙岗地名一条街。
5.聚焦改革提效,集中整治走深走实。紧盯“15+7”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局党委专题研究群腐工作6次,召开部署推进会10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签约13家,第三方运营率81.3%。聚焦破解“小散弱”养老机构,推进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模式,在城南街道、江南、分水各择取1个供养点。开展民政领域隐患专项大整治,开展各类检查35次,排查安全隐患334项,关停消防不达标养老机构3家,整改完成95%。整治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通过死亡、户籍、房产、困难户等数据比对,注销遗属补助金、房产超标家庭人员、困难户23起,追回资金20.45万元。联合市场监管局检查殡仪馆第三方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个。
二、存在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对照上级要求、群众期盼,民政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亮点不够明显。如在慈善品牌效应发挥方面,在特色亮点打造上具有桐庐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还不够鲜明,在共同富裕、民生工程等方面工作缺乏明显的标志性成果。二是系统谋划不够深入。机构改革后,老龄职能重回民政,养老服务从以机构服务为主向服务全县老年群体转变,面临信息资源不对称、服务创新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三是民生服务不够精准。县乡村三级助联体已实现全覆盖,但实体化运营绩效不高,民生服务的精准性、功能的多样性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2025年工作思路
桐庐县民政局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完善“四个体系”、强化“两个着力”“四个以”的要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系统深入谋划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不断推动桐庐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1.做优养老服务,打造“老有康养”标杆。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争取西部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资金,力争养老服务扩面提升。深化用餐困难老年人助餐“暖食工程”,发挥快递小哥、外卖平台、志愿者等力量,通过统一餐盒、统一餐车、统一logo,打造具有桐庐辨识度的助餐品牌。创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1家,推动综合性康养服务中心1处。建设钟山乡、合村乡、新合乡等镇街级康养联合体3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无感智能服务终端15个。
2.强化兜底保障,提升“弱有众扶”水平。深入推进助联体规范化运营,发布帮扶项目不少于10个,实现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率、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三个100%。持续推进精康融合试点工作,打造子久服务点特色试点站。发放留守、困境儿童“成长幸福包”800个,开展心理监护能力评估800户。提升儿童领域专业化队伍建设,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参训率力争100%,争创品牌未保站1家。实施困难家庭善居工程项目60户。
3.坚持示范提优,深化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擦亮“一块做好事”慈善品牌,以项目化方式引导更多公益爱心人士参与慈善活动。打造桐庐迎春南路慈善一条街,将慈善文化融入“暖城桐庐”。建设“一老一小”社区服务综合体5家。加强品牌社会组织建设,发挥“以社育社”作用,做大做强枢纽型社会组织。深化“打非清僵”专项整治工作,新增4A级以上社会组织至少3家。
4.紧扣便民利民,优化民生服务供给。推进5A级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推进婚姻上下游产业集聚和良性发展,力争打造成独具桐庐特色的婚俗展示基地和网红打卡点。持续深化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和公墓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排门山公墓二期建设。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5.聚力强基固本,加强民政能力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推进“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做深做实“党建引领 爱民暖心”系列活动,常态化组织推进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