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4年,县人社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多举措着力打造杭州西部人才聚集地,全年新引进35岁以下青年大学生10099人,同比增长37.44%,实现突破“万人”年度目标。
一、聚焦人才需求,高效响应
充分利用“大数据+实地走访”方式,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第一,依托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服务平台和桐庐人才网,全面收集并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需求,从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见习等多个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并通过短信反馈精准匹配后的就业岗位信息。第二,借助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村社干部的力量,经常性走访居民家庭,了解求职需求和实际困难,并给予精准帮扶与贴心关怀,做到情况摸排在第一线,就业帮扶在第一时间。第三,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通过六个“一”模式,即深挖一批就业岗位、发布一封公开信、开展一系列招聘活动、举办一场创业大赛、帮扶一批困难学子、完善一项服务机制等内容,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4年,累计走访并提供就业服务7467人次,推送岗位信息4317条。
二、厚植人才沃土,贴心服务
为增强政策引才力度,县人社局从“求职有保障、就业有奖励、创业有扶持、租房有补贴、购房有实惠”等方面切入,构建全方位人才保障体系,推出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让新市民和青年群体进得来、留得下、住的安、能就业。推出“青荷驿站桐庐站”,为来桐求职青年大学生提供5天4晚的免费短期住宿和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还能申领包含公交、文化旅游年卡等价值300元的“青荷礼包”;落实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对在桐就业创业的应届全日制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可分别享受1万、3万、1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满三年后还可再享受同额的补贴;给予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不超过三年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免费入驻大学生创业园三年以及最高可达20万元的无偿资助;对本县新引进的应届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大学毕业生发放每户每年1万元的租房补贴,可发放三年;对于在桐就业创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在桐首次购房,给予每户最高15万元购房首付补贴;对于在桐就业创业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在桐首次购房,根据不同人才分类等级给予相应购房首付补贴。
2024年以来,全县共有“青荷驿站”2家、房源50套(间),累计服务237人次;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共发放2649人次、2292.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5万,贴息79.69万元,发放各类创业补贴49万元,为3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应届毕业生租房补贴共发放3848人次、1924万元;拨付人才购房补贴3736.42万;拨付大学生购房补贴1801.5万;青荷礼包审核通过1279人次。
三、强化人才招聘,持续纳才
通过走访企业深度挖掘岗位需求,为人才招聘奠定基础,同时创新招聘模式,进一步提升招聘效果。一方面,结合时代特色,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开展线上招聘会与直播带岗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与传播力,将岗位信息精准推送给求职者,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与招聘企业实时互动交流,了解岗位详情、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等关键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就业信息的传播渠道和覆盖范围,今年以来,线上招聘会与直播带岗活动参与人员近90000人。另一方面,结合实时热点,将线下招聘会融入到各类活动中去。利用开学返校的时间点,组织62家次企业赴黑龙江、广西、河南等地高校开展人才招引活动,接收简历4283份,达成就业意向607人;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实现校企供需信息和资源实时共享;以7月6日-7日事业单位和国企招考契机,组织16家企业现场布展,达成就业意向120人;在人才引进面试现场开展招聘洽谈活动,使人才招引工作更高效、更专业;在国税面试地点开展人才政策宣传活动,彰显广揽英才的决心和信心;利用夜间闲暇时段,组织企业在生仙里啤酒节现场“出摊”揽才,营造年轻化、松弛感的面试氛围;在亲水平台联动桐庐市集,边吃边逛的同时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让就业更有“烟火气”。今年以来,已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16个,开展各类招聘会66场,接收简历20000余份。
2025年,县人社局将围绕“双百”攻坚行动,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为桐庐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贡献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