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加快实施桐庐县城乡污水管网一体化建设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城区污水零直排管网整治及改造修复项目等),加强长效运维管理,着力解决污水管网老旧、破损、溢流等问题,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绩效。
一、完善长效运维机制体制。健全长效运维管理机制,消除区域运维盲区,提高管控效率。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关于切实加强城乡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桐庐县城乡排水设施长效运维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城乡污水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桐庐县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等系列文件,清晰界定各相关单位工作职责、运维职责等,实现运维标准统一化、精准化。各乡镇(街道)同步拟定监管举措,强化对运维单位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考核,构建完备的奖惩体系,并详实记录相关台账信息,确保运维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运维有效。
二、提升智慧零直排体系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污水纳管、雨污分流以及智慧管网工程,进一步完善桐庐县“污水管网一张图”。同时整合“污水零直排”、“五水共治数字化管理平台”、“浙里碧水”等系统数据,地表水自动监测站、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河道在线监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等在线监测及乡镇交接断面日常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入河排污口排查等技术成果,实现对县域水环境全面监测感知、智慧分析研判、科学高效调度,着力打造“智水一张网”。
三、加大源头监管力度。秉持“建管并重,管理优先”的理念,在长效运维机制的根基之上,严格依照《关于加快推进桐庐县排水许可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排水户的监管力度。扎实做好排水许可证核发、涉水行业审批、小区居民排水管理等前置性关键工作,切实保障后续新建的雨污管网能够完全契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标准与规范,从源头上把控排水系统的建设质量与运行效果。
四、积极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借助各类平台与媒介,广泛宣传排水许可制度的重大意义与不可或缺性,从根源上落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各项要求,有效提升责任主体的自我约束意识与自觉性。建立健全公众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排水管理监督工作中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共同监督、协同治理的优良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