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协同 精雕细琢丨钟山乡妇联全力推动“巾帼共富工坊”提档升级 |
||||||||
|
||||||||
|
||||||||
钟山乡现有“巾帼共富工坊”4家,其中巾帼农创类3家,桐庐味道类1家,均被桐庐县妇联列为首批“巾帼共富工坊”。为积极探索巾帼助力共富,打响桐庐钟山巾帼共富工坊的实用度和影响力,乡妇联在4个有特色的村打造村级巾帼特色共富工坊,引导村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局面,助力“家门口”的增收致富。 聚焦上下协同,织密“共富网” 一是在“联”字上做文章。建立“1+11+4N”组织体系,以乡级妇联为“牛鼻子”,延伸至11个行政村妇联,以4个巾帼共富工坊为载体,为N名农户提供就业服务,增加就业收入,探索整合资源、强化协同,实现服务多维集合供给。 二是在“学”字上求突破。带领村妇联、共富工坊坊长开展相互学习,走抱团发展道路。联合乡农办邀请专家实地指导蓝莓、蜜梨生长,提升农特产品产量和品质。聘请专业设计公司,为歌舞粽子、陇西蓝莓、大市蜜梨、高峰果蔬等设计精美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是在“谈”字上求实效。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推广中心、种养殖大户、村妇联主席、巾帼巧手、民宿老板娘等各类群体围绕“如何发展壮大共富工坊和可持续发展”作深入探讨,共收集意见建议21条,为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引。 深耕果蔬工坊,拓宽“致富路” 一是建立前店后坊式“蜜梨工坊”。大市村蜜梨工坊以打造“中国蜜梨第一村”为目标,发展农文旅业态的同时与企业签订钟山蜜梨共富工坊共建协议,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开发梨膏、梨酒等延伸产品,实施梨膏传统制作示范、梨文化研学等,建成集生产、体验、售卖、直播等为一体的前店后坊的共富工坊,持续带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2024年,吸纳就业人数100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 二是建立数智集成式“蓝莓工坊”。陇西村蓝莓共富工坊依托农业综合性数字化蓝莓智创园,发展“蓝莓基质栽培+设施大棚”和原地合作技术培育新品种的综合模式,集水果种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每年可享受20万元的保底收入,可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带领当地村民奏响共富曲。 三是建立现代农业式“蔬菜工坊”。果蔬高峰共富工坊全速开启“巾帼+基地”模式,打造家门口的粉色示范共富基地,目前基地已拓展至365亩。积极探索“市场+村集体+村民共富”,为村民争取“租金、股金、薪金”,持续增强内生造血功能。已吸收本村低收入农户从事果蔬种植,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人均月增收3500元,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聚焦产业延伸,打造“新样本” 一是“工坊+妈妈的味道”,不断厚植家乡情怀。歌舞食品共富工坊,依托“三通一达”平台,将歌舞粽子销售至全国各地的快递公司,让在外打拼的桐庐游子不回家也能品尝到家乡“妈妈的味道”。在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的同时,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仅今年端午,“三通一达”快递企业帮销粽子30余万只,销售金额达60余万元,带动村内闲置劳动力36人,人均增收3500元。 二是“工坊+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嫁接周边优势资源,将共富工坊串点成线,依托虎啸峡漂流、金家山滑翔伞、长丘田民宿群等现有景点,精心打造钟山蜜梨研学游、陇西蓝莓研学游、快递研学游、红色线路游、果蔬采摘等体验活动,邀请广大游客尝“甘甜蜜梨”、 摘“蓝莓小果”、栖“高山民宿”、闯“虎啸激流”,赴一次夏日“甜蜜之约”,全方位促进钟山乡农文旅产业百花齐放。 三是“工坊+乡风培树”,不断提升文明新风。通过发展和壮大巾帼共富工坊,赋闲在家的妇女姐妹们,尤其是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就业和增收。富裕后的妇女及村民们热心公益、热爱文体、热爱生活,积极参加乡村公益活动30余场次,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次,有效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下一步,钟山乡妇联将致力为全乡巾帼共富工坊和妇女姐妹搭建共创共建共享平台,联动更多社会力量,发展和壮大共富工坊,谋精巾帼共富工坊示范带,进一步提升4家相对成熟的共富工坊,努力挖掘可培育的共富工坊,逐步形成村村都有能带富增收的巾帼共富基地。 来源:钟山乡妇联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