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党政代表团赴余杭区考察对接“融杭接廊18分钟”工作 |
||||||||
|
||||||||
|
||||||||
本报讯(记者 金黄璐敏)昨日,县委书记冯晶率县党政代表团赴余杭区,考察学习余杭区中心城区、西站区块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和开发利用等经验,研究对接“融杭接廊18分钟”工作。余杭区领导刘颖、阮文静、朱红丹、梅建胜、吴远东,桐庐县领导张蕙娜、邵伟斌、周萍英等参加。 代表团一行实地考察了杭州未来科技城规划馆、杭珹未来中心、杭州西站枢纽区块、杭州欧美金融城等地。随后召开余杭区-桐庐县工作座谈会,双方简要介绍经济发展情况,桐庐方提出融杭接廊工作设想。 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对桐庐县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桐庐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说,余杭是“浙江第一区”,桐庐是“中国最美县”,各有所长、各美其美,一条高铁让余、桐两地结成“亲家”。希望双方常来常往,建立常态化学习合作交流机制,在多个领域强化两地互动、领导互访、经验互鉴;希望双方互联互通,用好“18分钟”交通一体化契机,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深化友谊,互促发展,真正体现“两地一家亲”;希望双方携手共进,强化在产业创新、人才引育、农文旅融合等领域联动发展,推动两地互学互进,开启发展新篇章。 冯晶代表桐庐县四套班子,对余杭区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余杭与桐庐人缘相亲、地缘相近,通过实地考察和前期了解,深刻感受到余杭经济发展的大体量、科技创新的大能级、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干部队伍的大干劲,对桐庐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桐庐将锚定“努力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新使命,以“重整行装再出发、提振精神立新功”专项行动为牵引,常态化专班化推进融杭接廊工作,更好承接余杭溢出效应,把“18分钟”的“同城效益”发挥到极致,努力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桐庐发展胜势。加强产业协同,聚焦优势赛道,深化与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核心企业交流对接,探索建立余桐合作区,建设产业孵化中试基地,承接产业资源梯度转移,积极探索设立高能级科创“飞地”、研发飞地,赋能县域经济迭代升级;加强城乡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借鉴余杭在城市规划、以城带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区县协作、镇村结对等模式,发挥融杭桥头堡作用,带动人流、商流、物流向西部辐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人才协同,健全领导互访、信息交流、干部挂职学习等机制,推动产业科技、教育医疗等各层面合作,创新两地人才交流、协同引才等模式,深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县党政代表团还乘坐了从杭州西站驶往桐庐东站的城际动车。 2022年9月22日,合杭高铁湖杭段建成通车,桐庐东站正式启用,直达位于余杭区的杭州西站,单程仅需18分钟。今年8月底,杭温高铁将具备开通条件,届时班次将大幅增加,“18分钟”所带来的同城化、通勤化、公交化、班列化效应将更加显著,也给桐庐融杭接廊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