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从“唤醒”到“焕新”

  发布日期: 2024- 04- 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4- 04- 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深澳古村的一天是被推开木门的“吱呀”声唤醒的。四月的春色里,周遭的一切都写满了新鲜与恣意,阳光顺着黛瓦白墙洒下大片的光,把生活的节奏拖得漫长。蜿蜒如初的老街上、巷子口,古建筑变成了咖啡馆、制香坊、手作店……来来往往的游客渐渐多了,过去的繁华景象换了一种方式回归。

这一切,缘起于村里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工匠,也是创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揣不同的梦想,来到这座古村。他们到这里的理由或许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来了就不曾想过离开,古村与新人的故事由此开端。

何以引君来

深澳,因水而名。村落建设之初,申屠氏先人就以其先进的理念规划了村落的水系,由溪、澳、沟、塘、井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各自独立,合理调控了地面和地下水资源,堪称古代工程的杰出之作。

千年水系,只此江南。水是深澳的血脉与灵魂,也是吸引不少年轻匠人来此的理由。木龙香坊的制香师王宁与表哥涑南选择在深澳扎根,一眼相中的便是这里流动、活化的水。

“水是香药和合的媒介,是制香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水质必须上乘。”王宁告诉笔者,在杭州创业之初,他们甚至每天清晨都要去取虎跑泉水,而深澳的水恰好满足了制香的一切所需。

古村环抱于山野,其纯净的空气同样为匠人带来了便利。密集地闻香,会让人对气味的感知力下降。在创作中,时不时走出房门呼吸新鲜空气,让嗅觉短暂休憩,成了王宁来到深澳后的习惯。

深澳古村始建于南宋,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原始村落格局与风貌。粉墙、黛瓦,铺着青砖与鹅卵石的小路,加之无处不在的生活感,筑就了一个“活”的古村,并用其意境构建出恰到好处的想象空间。“情可入香,景可入香,制香的过程,像是把某种意境用气味具象化。”王宁说道,在深澳,想象与灵感往往能在瞬间迸发。

手艺人多喜静。来到麻雀夫妇烤茶馆时,麻海军正在为手中的铜盘塑形。“取完料后,要慢慢卷成筒形,再打磨、捶出花纹,工期将近一周。”麻海军说,烤茶是副业,铜匠才是主业,要做好铜器,他需要不被打扰的时间与空间,而这正是深澳能为他提供的。

此外,在故土情结与百匠招引政策的加持下,有不少乡贤匠人带着项目回到深澳,这之中便有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君传统中药文化”开设的综合性体验项目基地——桐君谷非遗文化馆。馆内集合非遗、文旅、大健康三大主题,使人耳目一新。

近年来,深澳频频向年轻匠人抛出橄榄枝,许多像王宁、麻海军一般的年轻工匠来到深澳,留在了深澳,共同守住流动的水脉,照护凝固的时光,让乡村不再被人遗忘。

以匠心焕“新”

当古村落遇上年轻人,这对“跨界”组合,让深澳村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气与活力。

纵横的老街巷陌中,葫芦烙画、蓝晒、金缮修复等各类手工技艺令人眼前一亮,康养、民宿、瑜伽等次第入驻的业态,逐渐“盘活”了这个原本清冷的古村。这些从天南海北汇聚于此的“新村民”身份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乡村情结”和创新思维。他们用沉淀的匠心、精美的匠品激活了深澳村文创、文旅产业的“一池春水”。

一组数据折射出匠心焕“新”的力量。截至目前,已有80余家业态入驻深澳古村,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预计年底前共招引落地达100家,着力形成百匠争鸣的格局。2023年,深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50余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37万元。

但在深澳古村的保护与活化上,坚守与创新,并非是两个相斥的命题。如何在发展的“蝶变”中,让乡村依旧是乡村的模样,也是这群年轻人想要留住的根脉。

如今,随意走进一家“百匠街区”业态店,都能感受到烟火气与古意的共融共生。精美的木刻花雕搭配透明玻璃,四方的天井下是搭建的草庐茶间,在满眼的梁柱、格子窗间,又点缀着符合业态主题的现代装饰,这便是年轻人在古建筑里释放的想象力。

前期,深澳村根据古建筑现状启动了抢救性修缮工程,并实施环境立体化整治,坚持微改造、精提升,有序推进水系疏浚、三线落地、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为年轻匠人的入驻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保障。在此基础上,年轻匠人们秉持“修旧如旧”“以新补新”理念,结合自身修缮需要和审美情趣,对房屋内部进行再开发利用。

于是我们看到,约4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正重焕生机,凝结在内的时光重新流转,变得鲜活而有趣。

日渐丰满的业态与完整的古村风貌,让深澳村“火”了起来,一时间名声在外,年均接待考察团600余批次,游客110余万人次。在杭州亚残运会期间,深澳村作为桐庐唯一入选杭州市城市侧精品采访线路的点位,还迎来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参观游览和推介,刊发国家级媒体以上相关报道(视频)20余篇(次),省级媒体以上相关报道60余篇。

“如今,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更多了,我这家村口小卖部的生意也红火了不少,闲来无事我也顺带当当导游,给客人讲讲深澳的故事。”年近八十的本地村民申屠百宽乐呵呵地说道,“多亏村里来了这些年轻人,有意思有想法,很欢迎他们能留下来。”

未来的“百匠村”

在推进“千万工程”的实践中,古村的复兴早已是置身其中的时代议题。但如何做,却有很多途径。

安吉蔓塘里借助灯光技术,打造沉浸式夜游古村项目,成为文创灯光第一村;天台张思古村以非遗民俗为特色,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婺源篁岭村以“晒秋文化”出圈,为游客构建起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参与感……对于深澳而言,打造百匠文化村的定位从未改变,这既是抓手,也是基础,一幅更大的蓝图正在向上铺展。

对外,深澳村将以打造中国百匠文化艺术村落为目标,优化产业招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文旅业态,并利用江南古村落优质乡贤资源,吸引相关产业项目落户,有效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综合质效。

“古村一定是让人沉静下来,慢慢体验的。”江南古村落管委会综合办主任李海是深澳百匠的“大管家”,在他看来,如何让游客花时间停留是关键。

在百匠的基础上,未来的深澳村还将重点打造民宿和研学两大业态,通过谋划“白与夜、静与动、内与外”的业态布局,加大市集培育、餐饮美食、文创产品售卖、闲聊茶铺等配套产业招引力度,让游人获得沉浸式的参与体验感,而非走马观花的快餐式游览。

对内,将聚焦村庄景观提升,创新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开发模式。以古建筑、古水系保护利用为核心,同时对村庄的人文内涵、风土人情进行挖掘与传承,全力展现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名村景观。此外,逐步实现外围沿路沿线农田的一体化布局、一体化招商、一体化种植,打造“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的美丽田园风情,全面融入打造“百匠村”的美好蓝图中。

一村一舍,一砖一瓦,依旧在时光里静默不语,让其活泛的,只有生活在内的人。唤醒古村的,是“百匠”的青春活力,“焕新”古村,也要依靠年轻人无限的创造力。

古村深澳,未来可期。

(记者 华睿 郑靖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