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地名故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孝义荻浦 |
||||||||
|
||||||||
|
||||||||
获浦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系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深澳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687户农户,总人口约2390人,属江南最大的行政村之一。 获浦是个千年古村,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千百年来,该村以申屠氏族为主,有16个姓氏融合发展。其中申屠氏族占全村总人口的81%,江姓族占14%。论资排辈,现在是八代同堂,和睦而居,民风淳朴。 村子的得名,源于村东面那条自然形成的古溪。这条由南向北绵延十数里,最终汇入富春江的古溪,曾是荻草茂盛之地,因此得名荻溪。古时,村民们便以溪名村,称之为荻溪村。这里依山傍水、水源丰润、土地肥沃,早在唐代,便有先人择地而居。到了宋代,荻浦村已逐渐成形,范氏、曹氏、陈氏、杨氏、江氏等姓氏的先人们纷纷在此定居。至宋哲宗年间,名儒三一府君申屠理居赘荻溪范家,并繁衍发展。到明代崇祯年间,来了一位神秘的智者,受他点化,在华封公等的商议下,驯易其名日浦,改村名为“荻浦”,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荻浦村保存着大批明清古建筑及文化古迹名胜。范家井、松垄里、理公墓、孝子坊、慈济庵、古溪流、古造纸坊等文化古迹,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荻浦村的每一个角落。石砌古路、青石铺设的长石板、沟澳边的菜园墙根、小桥流水、田野和山林凉亭等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幅具有浓厚乡村特色的古朴风貌画卷。 荻浦现存的传统建筑主要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堂楼(约为20余幢)。这批古建筑堂楼白墙黑瓦马头墙,大多属于徽派建筑。其中申屠氏宗祠(家政堂)和古戏台(保庆堂),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此类历史建筑的形成,较为直观地反映了申屠氏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历史变迁。而“古孝义、古树林、古戏曲、古造纸”也丰润了“古风荻浦”的文化内涵。 荻浦村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这里的孝义文化。清代大孝子申屠开基的事迹,更是成为了荻浦村孝义文化的典范。他天性淳孝,从小就知道“千孝不如一顺”,对父母唯命是从。尤其是父母一旦有病,便心急如焚,不怕任何艰难,愿以命服侍。有一年,他父亲忽患痔毒。他徒步赴诸暨,冒雨跪求名医出诊荻浦,治好父病。后来他父亲又患“千头疮”,痛得要命,腐臭难闻。孝子日夜奔波,请了许多郎中都束手无策。后来得知浦江有一个专门治疗此病的名医,他就犀夜兼程,爬羊角岭,不畏路遇虎狼,从浦江请来名医。谁知,就医一看,无奈说出只有用口吮毒,才能救父命。孝子当即跪在父亲床前,用口吮干父亲头上的浓毒,众人感动不已。名医决定住荻浦,吮毒、用药结合,终于治好了孝子父亲的病。 孝子父亲过世后,孝子又卖家产,在蒋坞买得坟地,为父亲厚葬。并在父墓前搭起草庐,天天为父守墓,四年如一日。后来母亲老病,孝子晨夕不离。母亲过世后,孝子又搭草庐,守墓三年。孝子事迹感动了天地,也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当时乾隆皇帝降旨,在荻浦村口建造了孝子牌坊。与孝子牌坊一样能反映荻浦孝义主题的建筑还有孝子故居兰桂堂、孝义姚夔古戏台、兄弟树、陈婆澳等,2007年又于孝子故居门口新建了孝义广场,设二十四孝图等,对孝义文化进行弘扬。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