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05/2024-00509 发布机构县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4-01-26 10:58:42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县科技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访问次数: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深入实施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战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牵头抓总强统筹,明确目标压责任,强力推进重调度,扬长补短创亮点,实现核心晾晒指标争先进位,不断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科技创新工作特色亮点

咬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核心指标“一年赶超全国水平,三年追平全省水平”目标,2022年度占比达2.5%,占比提升0.2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为明年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荣获全国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杭州市第九批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实现省科技领军企业零的突破。《桐庐县“三链融合”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获市委常委、副市长胥伟华批示肯定。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二季度获评五星。

据最新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我县创新指数居全省第45位,其中转型升级指数居全省第7位。全省排名前30位有8项,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居全省第15位,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居全省第19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省第8位。提升度上升明显有6项,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0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度居全省第7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度居全省第7位。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纵深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县域科创体系更加健全。聚焦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重大部署,坚持“锚定5年,谋准3年,干好每一年”总要求,高位谋划实施《关于强力推进创新深化 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桐庐县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牵头抓总统筹,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重指标监测强调度,扬长补短创亮点,合力推进核心晾晒指标争先进位,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季度评价均获四星以上,创新深化三季度获评四星。“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8项主要指标,4项指标持续保持全市前2,1项指标保持全市前3。

(二)纵深推进创新主体培育量质齐升行动,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扎实。实施新一轮“科技初创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科技领军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7家,省科技领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5家企业入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2家企业入选浙江省高成长高新技术企业200强。坚持“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培育导向,全县309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企业占59.87%,规上工业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44.12%。每千家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61家,居全省第30。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4家。新增飞地研发中心2家。

(三)纵深推进研发投入提升攻坚行动,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持续实施研发投入攻坚活动,实行企业研发投入“基础+增量”补助,激励企业“保存量,提增量”,列出研发费用投入重点企业50强、负增长或无研发费用企业两张清单,分类施策集中开展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攻坚行动,精准服务17家“两清零”企业按“五有”要求开展清零并取得明显成效,走访服务企业300余家次。今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0%以上增长,持续保持全市前2。组织推荐申报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9项、入选4项,申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均成功入选,创历史新高。组织企业合作参与重大科技成果研究,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四)纵深推进重大创新平台聚能提级行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更加聚焦。全力支持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智力支撑型、技术支撑型”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制造业项目招引,把科技创新指标纳入项目履约监管内容。全县招引亿元以上49个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35个,高新技术产业计划投资额占总计划投资的74.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均居全市前列。列入省科技强基项目投资额年度目标完成率171%,居全市第2,全省第6。申报2024年省“315”重大科技项目2项,“千项万亿”科技强基项目3项。

(五)纵深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互促行动,创新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已打造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一重点产业一高校科研院所一高能级研发平台”创新链条。新吸纳5家高校院所为县级创新载体,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1个,组织校企对接活动32次,实施产学研项目41个。推动浙大高温合金研究所为本地5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科德磁业联合西南交大共建高温超导实验室,推动浙江艾罗建设TUV莱茵认可实验室。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家,孵化平台新培育国高企3家。招引谋划富浙科技在桐设立5亿元科创基金,重组扩容科技风险池基金,放大融资规模,优化放贷流程。

(六)纵深推进科技人才雁阵培养行动,创新活力迸发更加有力。指导服务县高层次人才项目联审10项。组织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协助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高质量精准选派省市县科技特派员67人,其中个人科技特派员17名,团队科技特派员5个。实施并验收特派员项目27项,示范推广新品种10个,推广新品种面积2.7万亩。获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优秀科技特派员1人、市“十佳科技特派员”1人、市优秀科技特派员2人。县科技局被表彰为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立项实施县社会发展科技项目52项。

三、2024年工作计划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两项工程,持续狠抓研发投入提升“牛鼻子”,始终保持增速走在全市前列,力争2023年度R&D经费占GDP比重达2.7%,实现超越全国水平目标,为2025年赶超全省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1.职能转变“强”统筹,着力塑造科创体系新优势。以科技部门机构改革为牵引,强化科技部门“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职能定位,深化“大科技”工作推进机制,着力构建科技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协同、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深化实施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进一步优化集成“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政策措施,实行“研判+预警+督办+服务”工作推进机制,力争两项工程核心指标争先进位。

2.研发投入“快”赶超,着力塑造创新能力新优势。咬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核心指标“一年赶超全国水平,三年追平全省水平”攻坚目标,提前2年完成市下达任务。实施“两紧盯两扩面”多措并举常态化抓研发投入。抓住统计年报关键窗口期,确保研发投入实绩应统尽统。突出增量补助优化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创新。

3.主体引育“多”蓄力,着力塑造主体活力新优势。坚持3年内实现“1567”目标,培育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累计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高至60%;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提高至70%。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突出“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导向,优化梯度培育机制。实施省级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全覆盖”行动。常态化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4.平台建设“巧”借智,着力塑造创新生态新优势。探索建设集“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化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持续深化打造“一重点产业一高校院所一高能级研发平台”创新生态圈,引导鼓励企业把飞地研发中心建到产业匹配高校院所中。探索布局主导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创新生态体系。探索打造“一主导产业一科创基金一孵化平台”的创新主体引育载体,着力实现双创平台提质增效。用好科创基金科技招商。


桐庐县科学技术局

202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