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美好教育的本质是优质均衡。2023年,桐庐教育围绕《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等“1+3+N”系列政策文件,在资源建设、队伍建设、普高振兴等关键领域奋力攻坚,积极开展“两县”创建,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系统谋划,在发展方向上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谋划高质量发展方向:在“1+3+N”总体蓝图上,紧紧围绕《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完善政策制度,出台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新一轮发展规划,制定“学有优教”、党建工作、教学管理、教研改革等各方面文件。二是谋划资源布局,摸清近6年入学需求,修编布局规划,优化县城区及集镇区块教育功能和校网布局。三是谋划推进合作办学。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顺利开工;与浙师大开展学前教育项目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二)突出重点,在关键领域上奋力破难攻坚
一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启动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两县创建”工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已通过省级评估,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已通过市级初评。新增7所省现代化学校和3所省一级幼儿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杭商院附属桐庐幼儿园等3个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170个;加快建设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等6个项目建设,启动健康城中心学校等新校建设,通过维修改造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攻坚普高振兴行动。通过运行工作专班、优化管理机制、进行制度重塑等举措推进普高振兴,公办普高教育整体向上发展,上下齐心共同推进普高振兴工作换挡提速。三是推进教育改革。有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施校长职级制、幼儿园编外教师合同制、教研员聘期制、班主任星级制;组建两个融合型教育集团开展试点工作;完成浙江开放大学桐庐学院更名转设;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公办高中纳入县委综合考核,修订公民办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通过改革提升教师素养,今年有2位教师获评正高,历史性获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全省班主任大赛一等奖,全县教师共获市级以上优秀成果282项。
(三)全面统筹,在立德树人上增强服务能级
一是提升各学段服务能级。学前教育普惠入园率达94.8%,公办入园率达81.7%。;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全覆盖,随迁子女公办入学率达96%;持续推进普高振兴三年行动,提升职业高中办学条件;超额完成成人学历提升、职业教育培训;100%完成老年学堂建设;优化完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高质量普及残疾儿童15年基础教育。二是推进五育融合。推动思政大中小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校体艺劳技教育,大学新生健康素养监测优良率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前10;建成并启用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三是全面加强“双减”工作。实施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纳管机构100%开设了监管账户并开通支付渠道;实现课后服务学校100%开展,开设社团活动798个。四是提升各类保障水平。完善教育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进行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
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统领,在发展目标上坚定初心
围绕“三年翻身仗,五年争一流”的发展目标,统筹谋划教育发展大局。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党旗映校园”为抓手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清廉学校五五工程”建设。
(二)坚持突出重点,在聚焦破难上坚定决心
1.全力以赴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力争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进入A等。推进“双创”工作, 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两项创建工作;加快学校建设。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新城中心学校投入使用,加快健康城学校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创成省现代化学校、省一级幼儿园10所以上,持续加强对所有学校内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推进省市数字教育平台应用,启动建设“学在桐庐”教育应用场景,试点“浙学码”。
2.紧扣中心提升教育质量。出台《桐庐发展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加大力度实施义务教育“提质强校”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提升载体或抓手,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品质;持续实施普高振兴三年行动,全面打赢普高振兴“三年翻身仗”;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老年学堂。
3.锲而不舍深入推进三项合作。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按期投入使用,形成县域普高相关促进、相互交流的良性竞争局面;推进与浙师大合作办学,打造学前教育品牌;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4.全力完成省市县各类专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省市县各级各类教育民生实事、“学有优教”;完成县委县政府各类任务分解工作。
三、坚持聚焦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守恒心
1.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校长职级制、班主任星级制、幼儿园非编合同制教师;评选首届“桐庐特级教师”。
2.优化教师育引工程:完善教育领军人物人才培养库;继续开展“君山名优教师”“第六届名师工程”等各级梯度培养;精准招引重要学段、重点学科名师;抓好关键少数,加强后备干部培养。
3.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继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实施“机关五模范”“校长六带头”“教师八不准”要求,开展“作风建设示范校”“模范机关科室”及各级各类先进选树。
四、坚持整体统筹,在立德树人上坚定信心
1.统筹推进“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学一体化改革;全面加强学校体艺劳技教育,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双减”行动,优化课后服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持续推进党建、德育、艺术、体育等领域品牌特色建设及标杆学校建设。
2.统筹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运行数字家长大学,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利用研学基地、社会场馆、文化礼堂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多途径引入校外教育资源,开展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
3.统筹推进各类保障。持续完善教育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常态化开展食堂采购治理工作;全面加强平安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