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3年,桐庐县文广旅体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工作部署,聚焦项目招引、亚运马术、文旅融合、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坚持唯实惟先、勇于变革,为推进“两个先行”中打造县域标杆贡献文旅力量。我县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名单、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和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名单,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称号,首次入围“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较2022前进10个名次。各条线工作精彩纷呈,《艺术乡村建设: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桐庐实践》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桐庐山水艺术季:营造乡村旅游的艺术新空间》入选全国艺术和旅游融合经典案例,《桐庐新合索面:双手创造丰盛光景》案例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桐庐县“文旅新业态监管”应用场景入选2022年度杭州数字文旅典型案例。在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上,我县5名运动健儿参加比赛,共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打破2项亚洲纪录,创造了桐庐县历史上参加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最佳成绩。
(一)坚持亚运为先,“双侧并重”保运行。一是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举办双语导游比赛、金牌讲解员大赛,选拔双语导游35名、金牌讲解员10名;翻译桐庐文旅简介及点位导游词并录制英文版本,亚运期间在6个点位配备双语讲解员,全面做好亚运期间双语服务工作;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服务人员培训,招聘高级酒店管理人才10名;举办8期“游桐庐体验官”活动,督促倒逼文旅服务优化提升;“桐你游”小程序实现景区、宾馆100%覆盖;拍摄《这一刻,桐庐!》亚运马术宣传片,更新改版《桐庐全域旅游指南》《全域旅游地图》中英文版本。二是开发特色文旅体验场景,推进打造江南时节体验馆、畲族长桌宴等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点2个,打造书画创作、越剧打卡、考古模拟、剪纸体验等特色文化体验点4个,打造滨江音乐盒子、越剧角等文艺星火赋美体验点2个,组织桐庐非遗传承人进杭州亚运主场馆、亚运村、亚运马术场馆,常态化开展非遗、民乐、书画等展示和体验活动。三是设计特色观光线路,举办“游桐庐看马术”游览线路设计大赛,评选十佳亚运特色游线;推出6条桐庐特色旅游线路;串线3条亚运人文观光线路,亚运期间接待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和技术官员共200余人次。四是创新重大文旅活动引流,举办“爱上桐庐爱上你”立春烟花秀、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大奇山音乐节、生仙里铁人三项赛、桐庐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文旅活动,激发亚运和后亚运时代城乡观光。同时,高标准完成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桐庐站传递线路策划、起跑和收火仪式活动开展、火炬手投放等相关工作任务。
(二)坚持项目为王,“招大引强”增动能。深化“造月摘星”行动,开工建设开元森泊、小源溪山水运动公园、云上畲乡、金恪文旅等大型文旅项目。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梳理上报入库项目301个,培育微改精提示范点48个,重点推进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等景区迭代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品牌创建,启动5A景区城创建,加快推进江南镇、凤川街道景区镇创建。选送17家精品民宿入选全省首批“浙韵千宿”民宿培育名单,“桐庐味道·寻味夜集”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
(三)坚持流量为重,“内外营销”促复苏。创新系统化文旅宣传营销,组织开展重点客源市场文旅推介会15场。推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景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青山碧水古道游”线路,入选杭州市12条登山踏青康养体验线。选送“富春山隐”“严陵山居”“瑶琳仙境”三景成功入选杭州“诗路文化·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二十景。精准投放公交地铁、楼宇电梯、室外灯箱、平台推广、网红打卡等宣传广告,在《我们的客栈》《时光正好》等综艺节目、电视剧中植入桐庐文旅元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亚运首金、马拉松、微改造精提升等内容。
(四)坚持民生为上,“文体惠民”保共享。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工程,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圈”50处、城市书房2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5家、环浙步道139.6公里、省市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1处,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2.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12平方米。举办“龙舞春江”元宵系列活动、第十届“欢乐大舞台·幸福桐庐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送演出、送培训、送讲座下乡等文体惠民活动万余场。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在城市公园、市民广场、乡镇街道等增设文艺赋美体验点89处,桐庐县江南镇彰坞村入选第二批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村(社区)单位名单。开展“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3年级学生开展文艺培训补助。选送《南堡壮歌》获评第十五届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推送富春江镇上榜省级文艺创作采风基地入选名单。
(五)坚持保护为本,“活化利用”促共富。夯实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个(深澳灯彩),创成省级非遗工坊3家、市级非遗工坊6家,新建非遗旅游融合实体场馆4个,举办“非遗共富”集市(夜市)等非遗助力共富品牌活动20余场,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1个。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完成全县三普登录文物的复核调查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挂牌工作,实施12处文物建筑修缮工作。完成98宗地块考古调查、18宗地块的考古勘探,勘探面积68.57万㎡,继续推进分水沈家畈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保障全县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六)坚持党建为魂,“实干争先”筑根基。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举办特色党建活动、主题宣讲活动20场。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清廉思想学习活动与警示教育,全年排查廉政风险210条,制定对应防控措施510条。加强文旅体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干部、年轻干部到亚运马术、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农村第一书记等岗位提升克难攻坚本领,同时加大对一线和破难岗位评优评先推荐力度,全面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连续第六年开展乡镇(街道)文化员委培工作,完成首年人才授权认定工作,新增D类人才1人,E类2人,F类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