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24/2023-119697 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 发布日期2023-09-18 09:13:20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2023年上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访问次数:

一、生态环境状况

1-6月,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0.2%,排名全市第三,较上年同比下降4.7%;PM2.5平均浓度32.7μg/m³,排名全市第六,同比反弹28.3%;PM10平均浓度53.5μg/m³,排名全市第五,同比反弹7.0%;O3累计平均浓度154μg/m³,排名全市第五,同比反弹6.6%。全县114条主要河道(123个断面)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92.8%;窄溪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度市对县综合考评美丽杭州建设专项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获得2022年度杭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先进县。

二、上半年工作成效

(一)聚焦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印发《美丽桐庐建设领导小组优化调整方案》、《桐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约谈办法》、《桐庐县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单位主要职责》,持续完善美丽建设体制机制,发挥统合统筹作用,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各部门、乡镇(街道)“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常态化落实亚运环境保障(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双周例会、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季度例会,对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调度,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对突出问题开展跟踪督办,形成有效闭环管理。

(二)聚焦亚运保障,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1、聚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聚焦六个重点领域(工业企业、移动源、机动车维修、餐饮油烟、露天焚烧、建筑工地扬尘),组织各部门、乡镇街道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保持双周例会、每日执法通报高压态势,共出动14673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854个,查处违法行为203起,处罚款415.27万元。全力推进国四柴油车、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淘汰,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截至7月11日已淘汰柴油车957辆、叉车58辆,分别完成7月底阶段性淘汰任务48.78%(暂列全市第3)、45.67%(暂列全市第5)。加快推进工业废气治理,改造升级VOCs低效设施21家、源头替代4家,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70%、66.7%;完成铸造企业废气深度治理7家,完成年度任务63.6%;红狮、南方两家水泥企业已基本确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其中红狮近期将组织进场施工;启动60家公建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测招标工作。组织开展政企协商减排,对48家重点企业逐一上门走访,鼓励引导企业在亚运期间错峰生产、错时检修,力争“环境质量最好、社会影响最小”。

2、聚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围绕打造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升级版目标,加快推进旧县街道、江南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4个镇街 “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做优县级“智慧治水”平台,全力打造“污水零直排”智治标杆。持续深化“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通过属地全面查、治水办专业查、群众助力查,拉网式排查整改各类问题1324个,完成11个“晴天排污口”整改销号。加快推进小微水体创建,着力打造景美境幽、亲民便民的精品小微水体样本,已完成6个“乡村水客厅”建设,完成年度任务的75%。聚焦富春江蓝藻水华防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积极探索放鱼控藻、加压控藻、打捞控藻等防控举措,先后在富春江库区投放大规格鲢鱼苗22万尾、小规格鲢鱼苗1900万尾,全力护航亚运水环境安全。持续抓好饮用水源安全,建成投运富春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电子围栏,启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3、聚力抓好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制定出台《桐庐县“无废乡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任务、责任单位、评价体系,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加快推进实施,力争年底前完成10个“无废乡村”创建,积极争创省域“无废城市”。 加强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闭环管控,全县21家重点产废(经营)单位安装在线监控并联网。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两公一住”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住宅用地)联动监管,协调推进牛山坞安置房地块、浮桥埠拆迁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规范小微产废企业危废管理工作,召开汽修、喷涂等行业危废管理专题培训,健全小微企业危废统一收运体系。

4、聚力抓好噪声专项治理。组织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问题专项治理,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重点加强对工业、交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领域噪声监管。严格落实县人大关于噪声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健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响强烈的噪声污染问题。

(三)聚焦突出问题,压茬推进整改销号。高标准、严要求落实省委巡视反馈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整改,针对“网易味央问题”落实整改措施29条,建立完善长效机制5项,上缴财政专户资金6.2558亿元,举一反三组织开展砂石加工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制砂行为。抓紧抓实“七张问题清单”整改,加大问题主动发现和闭环整改力度,2022年省委生态环保督察2个信访件和1个反馈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省级清单问题“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导致重污染天气”整改工作有序推进,生态环保“七张问题清单”管控指数排名全省前列(1-6月内部排名全省第五)。组织开展“绿剑”、“雷霆”专项行动,持续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7起,其中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8起,处罚款181万元。

(四)聚焦宣传引导,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满意度。组织开展“护航绿色亚运 推动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生态宣传月活动,在“六五环境日”发布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主动预警干预系统、全市首家生态文明馆,被浙江卫视等省市媒体报道。组织召开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违法案件通报会,认真分析问题短板,发挥环境违法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动员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打好亚运环境保障攻坚仗。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实践,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积极做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复评迎检,桐庐经济开发区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杭州楠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环益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入选全省第二批减污降碳标杆项目。

(五)聚焦能力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深化数智赋能、“放管服”改革、助企惠企等举措,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建成投运“排污许可e证通”、“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主动预警干预”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迭代升级桐庐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立足“大生态、大环保”,利用数据逻辑分析模型实现大生态环境安全隐患自动分析、主动预警、提前干预、一体化执法的环境安全管控新模式,为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提供坚实支撑。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准入制度,今年以来否决“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不符合生态红线项目15个。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多评集成”、“打捆审批”试点,推动环评审批“减时增效”。 以“百名干部助百企”、人大代表联络站等为载体,持续开展环保服务上门活动,开展噪声法、固废法等普法培训5次,参训人数400余人次;联合技术单位赴VOCS重点企业、铸造企业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切实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做地主体,指导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推进;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修复工作,先后为4家失信企业办理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决战决胜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攻坚仗,持续擦亮“潇洒桐庐郡 中国最美县”品牌。

(一)在体制机制建立落实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美丽桐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合统筹作用,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督责问效,推动生态环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二)在保障亚运环境质量上狠下功夫。坚持点面结合,既要稳步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又要重点围绕马术项目场馆、接待饭店等重点区域,加强环境质量保障措施落实。聚力攻坚克难,协同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治理,不折不扣完成成VOCs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源头替代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标志性任务,全力破解臭氧污染突出问题;上下游协同联动严防富春江蓝藻,严防死守保障亚运水环境安全。强化监管执法,组织开展“雷霆”、“绿剑2023”等专项执法行动,以执法的严,树立环保的威、保障环境的优,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高悬依法治污“利剑”。全力打造亮点,围绕绿色亚运、无废亚运、碳中和等工作,打造一批绿色亚运标志性成果。

(三)在对照目标任务查漏补缺上狠下功夫。加快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深刻剖析今年以来大气环境反弹的根源所在,把PM2.5、臭氧等数据背后的组分和来源搞清楚,为全领域、全过程科学精准开展治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推动污水零直排建设,常态化落实污水零直排建设工作例会机制,紧盯堵点、难点问题,统筹协调推进,确保项目进度。扎实做好生态示范创建及复评迎检,列出问题清单、指标短板,明确职责分工、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牵头部门加快整改落实、强化与上对接,确保顺利通过复评工作。

(四)在治理能力创新提升上下功夫。强化数智赋能,加强“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主动预警干预系统”等数字化场景实战实用,构建多跨协同、快速反应、闭环管理的“大生态、大环保”工作体系,注重提炼总结,形成桐庐经验,力争在省市层面示范推广。强化源头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控碳要求融入到审批监管和环境治理的全链条各环节,倒逼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无废乡村”建设,打造桐庐“无废”品牌。

(五)在治理能力创新提升上下功夫。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坚持系统观念、高效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技术支撑,加快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深刻剖析今年以来大气环境反弹的根源所在,把PM2.5、臭氧等数据背后的组分和来源搞清楚,为全领域、全过程科学精准开展治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数智赋能,加强“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主动预警干预系统”等数字化场景实战实用,构建多跨协同、快速反应、闭环管理的“大生态、大环保”工作体系,注重提炼总结,形成桐庐经验,力争在省市层面示范推广。强化源头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控碳要求融入到审批监管和环境治理的全链条各环节,倒逼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无废乡村”建设,打造桐庐“无废”品牌。

(六)在管党治党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忠诚干事、科学干事、创新干事、团结干事、干净干事的生态环保铁军。深入实施“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工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标准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党的绝对领导落细落实到生态环保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推进清廉生态环保建设,坚持高标定位,围绕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的目标,找准小切口,打造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清廉颗粒”,努力为全省“清廉生态环保”建设提供桐庐样本。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聚焦中层干部、年轻干部、监测执法队伍建设,推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提升,抓强建好担当主责主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