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 让“老”“弱”群体更添幸福感 |
||||||||
|
||||||||
|
||||||||
编者按:2023年时间过半,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如何?群众是否满意?即日起,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办好民生实事 共享美好生活》系列报道,深入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一线,聚焦项目进展和市民感受等,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落细。 精准帮扶 让“老”“弱”群体更添幸福感 “阿姨,请刷脸。”中午时分,前来城南街道好百纳城市自选餐厅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随着“滴”的一声,老人刷脸消费成功。 “我家就住在附近,几乎每天中午都来这里吃饭。这里的饭菜可口,还有补贴,经济又实惠。”78岁的黄老先生因为孩子们都忙着上班,平时一个人到了饭点就会来这里用餐,他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是越来越方便了,只要刷个脸就行,饭卡也不用带,老年机也不用换,吃饭更舒心了!”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牵头建设了一批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和示范型邻里食堂,通过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上门养老服务,形成综合、整合、融合、可及的“大社区养老”新格局,让我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幸福。其中,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智慧助餐应用,采用“卡、码、脸”等多种身份识别技术,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到了更便捷的就餐体验。 按照60-79周岁老年人享受8折优惠、80-89周岁老年人享受7折优惠、9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5折优惠的政策,首次录入老年人人脸识别信息之后,全县智慧助餐点刷卡或人脸识别即可享受优惠,实现“全城通”老年人就餐区域普及、优惠互享,让老年人吃得便利、吃得放心、吃得实惠。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助餐服务点176家,其中有智慧助餐点12家,安装智慧助餐设备的邻里食堂63家,助餐服务总人数近60万人次,助餐村社覆盖率100%。 高科技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不止于此。走进桐庐乐聚老年公寓食堂,进门便可看见悬挂着的监控显示屏,里面正实时播放着后厨的情况,每一个操作环节都一览无余。“自从有了这个‘监控’,我们吃饭更放心了!”王奶奶乐呵呵地说。 今年,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被列为2023年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对接,高质量推动养老机构智能“阳光厨房”项目落实落细。全县今年计划新建养老机构智能“阳光厨房”16家,目前已完成18家。 “根据省2023年《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工作指南》创建标准,我们对现有监控设备进行了升级,目前所有视频、物联感应设备信息接入省局数字化系统,实现非接触式管理闭环。”县市监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刘志告诉记者,该局还统一制作并张贴“一院一码”,扫码可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等级、健康证明、阳光厨房等信息,全方位保障老年人餐桌安全。 上个月,家住城南街道、肢体三级残疾的姜女士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岗位。 姜女士今年35岁,因为身体原因,找工作并不顺利。“之前是在企业打工,工作辛苦,环境也不是特别好。”姜女士坦言。 今年,我县公办“残疾人之家”首次提供针对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姜女士顺利通过了桐庐县子久学校的面试,开心“上岗”。“我很爱孩子,有耐心也有信心与这些特殊的小朋友成为朋友。”姜女士对未来充满期待。 姜女士并不是第一个在“残疾人之家”找到工作的残疾人。今年以来,全县有56名残疾人在企业顺利找到了工作。其中包含肢体残疾者、聋哑人、脑瘫患者等。 “截至目前,我们还完成14个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即将完成40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等省级民生实事。”县残联副理事长袁晓良说,接下来,县残联将持续加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多措并举加大残疾人扶持力度。 (记者 王仪楚 通讯员 张敏 吴鸿)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