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以山水“塑形” 以文脉“铸魂” |
||||||||
|
||||||||
|
||||||||
2022桐庐富春江诗歌节仿佛刚刚闭幕,新一届富春江国际诗歌节已在桐君山启幕。连续举办三年的诗歌节,让浓浓的诗意自母岭村迸发,最终向全县散发盎然诗意。 诗是语言的精华。一首好诗,可以陶冶情操、滋润生命。数千年来,桐庐这片山水曾被谢灵运、李白、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所钟爱,留下了7000余篇诗词华章和山水画卷,成为桐庐独特的文化瑰宝。 “希望桐庐在挖掘富春江古诗词底蕴的同时,不断赋予富春江新的诗歌内涵。”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浙江传媒大学教授、诗人沈苇在首届富春江诗歌节上这样畅谈桐庐与诗歌的关系。 如沈苇一样,来到桐庐的文人学者,总是沉醉于这份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景,折服于深厚而绚烂的人文底蕴。如何运用好这份热爱?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始终把文化文明作为城市的“根”与“魂”,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塑造文明新风尚。 过去一年,桐庐启动分水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丰满提升富春文学院、陆春祥书院、舒羽山房等载体,打造“作家(艺术)村”,举办全国新故事征文大赛、长三角青少年散文大赛、富春江诗歌节等活动,创成省级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 如同“流量”变现,面对积淀千年的文化“宝山”,桐庐也思考着如何让文化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在传承与发展中绽放新的生命力。桐庐的做法是:推进文化基因解码,组建专家团队开启“桐庐文化梳理工程”,启动《桐庐文化历史丛书》编撰,重点对药祖桐君、子陵文化、诗路文化、富春山居等文化标识和特色文物进行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打造具有富春山居辨识度的“文化标识”。 通过文化基因解码提炼创作沉浸式山水剧场“忆江南·还有富春山”,赋予严子陵钓台新的内涵。今年春节假期,因山水剧场加持,严子陵钓台景区7天门票收入突破100万元,比2019年增长55%。 与此同时,桐庐全面推进艺术赋能乡村,让艺术与创意激活乡土文化资源。自艺术乡村建设以来,组织开展了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翙岗动漫艺术节、百江稻田音乐节、深澳村“盲盒戏曲周”等乡村文化艺术活动20余场,打响了桐庐乡村文旅节庆活动品牌。 正如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陆春祥以陆游的“桐庐处处是新诗”为衍生,指出桐庐要破题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和自然有机融合。 如今的桐庐已然昂首在“破题”之路上,借助独特自然禀赋,优质文化资源,以山水“塑形”,更以文脉“铸魂”。 (记者 金轶润)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