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发布日期: 2023- 12- 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3- 12- 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关系民生福祉与社会和谐,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县全力构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系,通过统筹多方资源,推进为老、为幼服务场所建设,探索社区综合服务可持续运营路径,加速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努力绘就“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朝夕美好画卷。

日前,记者实地调查走访了各地社区综合服务场景,探究服务“一老一小”的桐庐样本。

“朝夕”互融

打造“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圈

11月28日一大早,67岁的顾卫星来到富春江镇大洋坪社区富春红巷社区服务综合体,穿上红马甲后就忙着打扫卫生、整理环境,开启了一天的志愿值班服务。

走进富春红巷社区服务综合体,各个活动室里,老人们有的看报纸,有的聊天,有的在做手工针织,而旁边的老年食堂则是一派忙碌景象,青椒肉丝、椒盐虾、萝卜骨头……一道道美味可口、荤素搭配的菜肴正在精心准备中。11点不到,老年食堂外早已排满了前来就餐的居民。

“空闲的日子,每天早上收拾好家里我就会过来,和朋友们聊聊天、跳跳舞,有时候也做做手工,一待就是大半天,活动可丰富了,根本不会觉得无聊。”脱下红马甲,顾卫星也喜欢“泡”在综合体,在她心中,早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中午还能在老年食堂吃饭,菜品丰富、干净清爽,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生活在大洋坪别提多幸福啦。”

“老年食堂每天提供两荤四素,实行预约订餐制,需要就餐的老人提前一天在微信群里预约,高龄老人也可以电话预约。”大洋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裴雪娟告诉记者,老年食堂运营以来,受到了周围居民的欢迎,每天用餐人数保持在70人左右。

在婴幼儿成长驿站,一对“一老一小”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家孙子很喜欢来这里玩,这里不仅有很多游乐设施,还有不少图书绘本,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居民祝琼英和孙子小十一是成长驿站的“熟客”,她表示,“这里每周还会安排专业幼师和医生举办亲子活动、益智课堂,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了解育儿知识,真的很棒。”

富春红巷社区服务综合体共有三层,由老幼儿园改建而来,面积1900㎡,内设居民会客厅、老年食堂、红巷美食坊、红巷书屋、红巷健康驿站、婴幼儿成长驿站等多样化服务功能区块。该综合体与周边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3个网格党支部活动室、1处健身苑点、1处休闲公园等资源共同构成了社区“15分钟”品质服务圈。

为充实“一老一小”的生活,社区每周开设宝宝益智、国画书法、直播、剪纸等课程,“综合体自去年11月投用以来,社区根据老人、孩子的需求已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裴雪娟表示,“综合体里每天都很热闹,社区居民都喜欢来这里,能有这样的效果,我们的工作也充满了干劲。”

因地制宜

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活力

冬日的横村镇独山社区,京胡悠扬。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萍华像往常一样,用手机记录下老人们的活动日常:幸福巷口的文化家园里,82岁的许宁初与搭档冯关东正在一招一式、一字一句排练京剧《红灯记》选段;巷尾的书画活动室里,64岁的洪丙喜重拾爱好,在满室茶香里专心致志练习书法……

“我们有个自己的抖音账号,把大家平时的一些特色活动内容及时上传,跟大家分享。”在周萍华的介绍下,记者现场点开了这个叫作“幸福里故事”的抖音账号,上面已经发布了100多条视频,京剧、锣鼓、舞蹈……丰富多彩的画面中,每位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独山社区位于横村镇老城区,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辖区内在籍60周岁以上老人共计480人,其中90岁以上老人23人,80~90岁83人。针对辖区老年人口多、占比高、养老服务压力大等问题,独山社区因地制宜,利用原有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幸福里”社区服务综合体,让“幸福”成为了居民生活中的高频词。

“老城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差,无法将整个社区功能整合至一幢房子内,所以我们社区的综合体是以幸福巷为中心,向外辐射,服务整个社区。”周萍华口中的“幸福巷”是一条百米长的老街,在构建“幸福里”社区综合体的过程中,社区发动老街两边的商户资源,打造幸福里理发店、种子店、家具维修等“幸福牌”爱心商店,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爱心优惠。

此外,这一家家爱心商店还串联起了社区老人的“零钱包”。“我们联系了不少本地针织企业,让爱心商店兼具共富工坊的功能,在里面设置了多个针织手工站点,有空闲或者有能力的老人都可以到站点领取手工材料,赚点零花钱。”周萍华介绍,共富工坊深受社区老人的欢迎,“有的老人手脚快,一年下来能赚3万多的‘零花钱’。”

“‘幸福里’社区服务综合体成立后,有18户困难老人入住康养中心,我们发动群众力量,让居民自发担任公益轮值里长,不仅解决了养老服务的人员压力,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周萍华介绍。

为减轻社区服务的运营压力,独山社区还通过资源整合,以党建联建为基础,吸纳辖区内党政机关、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20余家,设置社区公益服务清单,形成以月度为服务期限的“政社企”三方联建合力,让“幸福里”幸福满满、活力满满。

聚焦重点

“小切口”撬动大课题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一直是我县持续探索的民生课题。

近年来,我县围绕“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的需求期盼,结合医疗、教育、文体、服务等场景,科学配置优质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同时依托社区养老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婴幼儿成长驿站等服务场所,导入健康、医疗、教育资源,提升托育服务和养老服务水平。

试点开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模式。通过不完全依赖于政府投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盘活综合体服务空间,拓宽创收渠道,以长期商业运营收入反哺公益运行成本。如凤川街道柴埠村综合体,盘活可经营空间资源,充分挖掘村集体资源,把小区停车位、储藏室等对外出租,每年收取租金30余万元,实现可持续运营。百江镇联盟村服务综合体老年食堂运营,由快递乡贤人士和企业共同成立百万慈善基金,辅以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成立爱心送餐队,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送餐上门。

截至目前,我县已创成1家省级四星级、2家省级三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大洋坪社区创成全县首家省级现代化示范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我县以小切口撬动民生治理大课题,把暖心服务做到家门口,让社区成为居民“走得进、留得住”的幸福家园。

接下来,我县将加快推进在建服务综合体的进度,同时谋划2024年建设点位,推进服务人群范围扩大,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记者 徐文静 见习记者 汪晓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