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合村乡:自然山水“生仙里”,农文旅融合让乡镇更美丽、让产业有特色 |
||||||||
|
||||||||
|
||||||||
天目山脉峰峦叠翠,清泉满谷,滋养一方水土;生仙里乡古唐遗风,厚德载物,积淀千年文脉。 走进合村乡,“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风貌格局造就了这座位于桐庐县西北部的“天然氧吧”。据史料记载,唐朝宝应元年,此地为昭德县城之所在,古称“生仙里乡”,顾名思义就是“产生神仙的地方”,麻姑悬壶济世、葛洪结庐炼丹、方腊巧得天书、诗王寻访故交,种种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野史趣事,都与之有关。 合村乡全景 杭州市建委供图 近年来,合村乡以“富足富裕、数智高效、和美共生”的十二字方针为引领,争当山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富民发展排头兵,先后获评全国文明乡、国家卫生乡、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省5A级景区乡镇等荣誉称号。今年更是以“户外运动主题乡”为定位,走实农文旅融合主线,创建特色发展型现代化美丽城镇,取得丰硕成果,“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崭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特色彰显,山水与运动共融 山顶可滑雪、山谷有漂流、山林建民宿、山间增绿道......通过对优质山水资源禀赋的充分挖掘,合村乡形成了“水上漂流、冰上滑雪、山上民宿、天上滑翔”等多位一体的山地休闲旅游业态格局。 合村乡漂流 杭州市建委供图 以“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覆盖为目标,合村乡持续发挥省5A级景区乡镇优势,凸显主客共享特色。加快推进泡泡酒店、“星空堡”乡村酒店、乡村文旅综合体、丹霞山庄、瑶山谷二期等项目,提升迭代合村地域特色的环线导览牌、标识牌、指引牌,新增停车场5处、生仙里运动驿站5个。围绕2022-2023雪季,合村乡还高标准完成了合青公路和龙松线的建设提升,投资1600万元实施滑雪场接待大厅改造,开通新春滑雪直达车。整个雪季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实现营收2400万元,同比增长60%和70%。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打响“户外运动主题乡”的知名度,合村乡依托“生仙里铁人三项赛(仙铁)”形成了全域旅游产业环、山地运动休闲环、四季赛事竞技环,以“仙铁”赛道串联起滑雪场、雪岭漂流等休闲项目以及合村绣花鞋、三源青梅酒、岭源油茶等一村一品产业,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的综合旅游交通网。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将“仙铁”培育成中铁协C级赛事,争取举办全国漂流大赛,实现娱乐赛事向专业赛事的提级转变。让“生仙里”成为运动员的训练地、爱好者的打卡地、百姓们的观光地。 生态立乡,智治与风貌同行 溪畔青嶂叠翠,沿溪古树奇石,良好的生态同样是合村最靓的“名片”之一。从入乡口到后溪村,再到昭德水街,漫步其中,道路平坦通畅、庭院整洁有序,浓郁的乡村气息与秀美的自然风光,总能带给人“全域是景区”的深刻印象。 结合今年“迎亚运”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村乡通过2800万乡村经营共富单元专项债项目,对水域、田园、杆线开展集中整治,投入约245万元打造“色彩林相”,以树种集中采购、种植群众参与的模式,在乡域主干道、“仙道”环形公路等道路两旁种植红豆杉、青梅、油茶、银杏,让沿途一年四季都有好“风光”。一年四季皆可游,村内处处是景点。风貌品质的提升,需要做好前期建设,更离不开后期治理。聚焦数智赋能,合村乡建成了“和合善治”智慧平台,链接乡村小脑,汇聚全乡535路视频监控,600余个物联感知设备,远至周边区县交界村、高至海拔800多米的滑雪场,均设置有一键报警、可视化远程调解功能,实现“治理一张网、指挥一平台、联动一体化”,切实将云课堂、急救站、“暖宝卫士”、智慧养老等群众急需的数字惠民举措送到寻常百姓家。 合村乡便民服务中心 杭州市建委供图 此外,依托数字平台,合村乡还通过党建联盟机制与农商银行合作打造了“和合善治”积分银行,围绕遵纪守法、文明家风、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幸福工分”,引导村民自我提高,持续深化“四治融合”善治模式。 绿色富民,产业与人文交汇 美而不富不为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合村乡以“生仙里”古地名为品牌,用大景区概念推动整体功能布局,用大产业理念聚焦产业发展,明确运动休闲这个主IP,引进大中小项目,逐步积累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动能。如今年落户后溪的“生仙里农创园”项目,目前30亩土地已完成征用及青苗赔偿,正在推进土地供给,预计可引进和培育2-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吸引投资额8000万元以上,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200个;与杭商旅集团共同运营竹溪乐园则依托乡里制定出台的经济、农业“双十条”政策,吸引县十大新农人翁永浩等一批青年创客回乡,成功招引绿合生态、町言农品等企业入驻,带动投资2000余万元。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和灵魂。 昭德水街 杭州市建委供图 深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合村乡具备天然优势。5月“立夏炒面节”、6月“芒种插秧赛”......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在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寓教于乐讲好本地民俗故事;昭德水街作为一条集民俗、休闲、“非遗”为一体的文化街应运而生,致力于打造桐庐“非遗”项目的展示地、传承人的集散地,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助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全域旅游经济的再提升。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