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桂花盛放的时节,你走进桐庐旧县街道母岭村,阵阵浓郁的桂花香味袭来,那村口以及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一株株桂花树枝叶在风中摇曳,仿佛是在欢迎每一位来母岭村的客人。
一、走亲,与群众共谋共富路
“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堂前屋后都有桂花树,早的时候村民依靠销售桂花苗木来增加收入。”母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双贤介绍说。
但“桂花”苗木渐渐地不“香”了,原先上千元的一株苗木,2011年后只能卖到百元左右。有的村民们便任由桂花树生长,渐渐失去了园林绿化需要的树形,每到桂花盛开季过后,地上便落满了桂花,有的忍痛把碗口粗的桂花树砍伐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面对一排排被砍倒的桂花树或是一片片满地飘零的桂花,母岭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多次会议上都商讨起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利用桂花做些衍生产品?”
两委班子的思想统一了,但不知道村民心里咋想。
在基层走亲的时候,果然百姓说得最多的还是桂花树。
“邵书记,这个桂花树现在也不值钱了,这么大的树,砍了又实在可惜,我们种桂花树的基本没什么效益了!”“邵书记,我看网上卖的桂花酒价格不低啊,我们村桂花树那么多,每年开这么多的花可以酿酒不?就是我们没技术啊。”
村民的愿望和村两委班子的想法不谋而合,邵双贤认为母岭村发展桂花产业的契机来了。
邵双贤带着村两委班子,白天、夜晚进入百姓家里,与百姓一起商量发展的路,在一次次的“聊天”中,也逐渐明晰了发展思路。
说干就干,邵双贤发挥党总支的核心作用,提出了“一个支部一块责任田、一名党员一棵桂花树、一个支部一款桂花产品”的创新理念,设立党员示范岗位6个,“2016年,我们53名党员,分成四个支部,根据各支部党员的特长,研发制造各种以桂花为原料的食品,如桂花酱、桂花酒和桂花糕。”邵双贤介绍,四个支部干劲十足,又互相比进度、比质量,在首届桂花节中就分别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先后发动党员参与桂花采摘和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等工作136次,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谈起产业发展在母岭村快速推进的“法宝”,邵双贤表示,唯有深入百姓家中,了解百姓所需,才能做出得到老百姓广泛支持、真心拥护的好决策。“我们基层走亲这项工作,村干部每人每月走访村民20户以上,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汇总梳理并研究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邵双贤说,通过基层走亲不仅拉近了百姓与村干部的距离,也让他们及时知晓老百姓心中的急难愁盼,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助推本村产业发展时,百姓成为“智囊团”“助推器”,整个村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实现了母岭村桂花产业绝处逢生、转型升级。
二、联动,做好“富桂”文章
金秋十月,是母岭村采收鲜桂花的时节。桂花产业园内,村民们忙着打桂花过秤,两台冻干设备也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中。
“村民们一般从9月底开始‘打’桂花,目前村里已经收购了鲜桂花约2万斤,等到冻干后,将会被制作成各种桂花产品进行销售。”母岭村党总支副书记邵波介绍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岭村的桂花产品从最初的四款到如今的十余款,桂花酒、桂花糕、桂花酱、桂花糖等系列桂花产品不断丰富升级。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母岭村党总支突出“一线破题”,对在走访中老百姓提出的桂花产品品质不够高、桂花酒销路不够广的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建立村两委班子破难责任清单。通过建园区、学技术、引设备等一系列组合拳,今年10月,母岭村集体经营企业桐庐皇刨井酒业有限公司成功办理桂花酒食品生产许可证,共富工坊引进了新的冻干设备,桂花实现了从日晒烘干粗加工到低温保鲜冻干精加工转变,桂花酒从作坊生产升级为标准化生产,这意味着该村桂花产品品质、品控都迈上了新台阶,销售渠道也有了更大拓展。
注册“母岭香”商标,打造“新零售示范村”。在母岭村,人人都是产品的“销售员”,随着产品不断拓展,设计包装不断创新,母岭村的桂花产品在外界的“名气”越来越响,“销售员”们的“底气”也越来越足。村里又陆续建成桂花食坊、桂花星野隧道酒窖和桂花产业园等配套项目,通过集体资产租赁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5万元。
打造“中国桂花第一村”,当母岭村锚定这一更高的目标时,步伐也迈得更铿锵有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兴旺”模式,深挖文化和山水资源禀赋,以党建统领助跑共富,全力做好“富桂”文章。随着舒羽山房国际写作中心成立,母岭村又多了一张“诗歌+桂花”的文化金名片,单一的桂花产业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旅和文旅、展示和销售、体验和研学有效连接、有机融合的发展新路子。
口口匠心窖藏酒庄、一千零一叶茶文化产业园等一些重点项目纷纷来村里落户,而母岭村以花为媒,不断丰富“诗酒茶”文化内涵,以文促产、以产兴文。
同时,一体推进“游宿购”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母岭香”共富工坊建设,促进母岭村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努力把桂花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不断拓宽“桂花村”的共富路。
如今,“母岭香”共富工坊可年产桂花酒5万斤,桂花糕1万份,桂花酱1万瓶,桂花茶1万罐,冻干桂花5千斤,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惠及40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带动1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8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基层走亲活动,谋划今后的产业发展,聘请运营专业团队,做好‘诗酒茶’这篇文章。”邵双贤对母岭村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母岭“桂香”将更加浓郁,村民们对过上“金桂镶边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