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2022年,县卫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围绕疫情防控、共同富裕、综合医改、数字化改革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县第一人民医院被国家卫健委纳入首批“千县工程”县级医院,同时,作为杭州市唯一的单位被评为“浙江省2021年度县域医共体成绩突出集体”。健康浙江考核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县卫健执法队成为杭州市唯一的“2022年度全省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单位”。
一、2022年工作总结
1.狠抓疫情防控。全县卫健系统3000余名干部职工持续奋战在抗疫最前线,成功处置0321、0506、1125等疫情,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全面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疫苗接种、医疗救治等处置能力建设,全县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1.5万管,截至12月31日,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7万剂次。国庆期间,开展了两轮全员核酸筛查,有效提升应急能力。今年共派出医务人员40批3313人次,分别赴上海、贵州、义乌、钱塘、滨江、富阳等地开展支援工作。12月以来,按照疫情防控转段要求,加快推进定点(亚定点)医院、重症床位、设备和医疗物资准备、医疗团队组建、救治能力培训、药物储备等医疗救治相关工作。
2.深化医疗改革。主动加强与市卫健委、市一医院的对接,积极推动桐庐建立三甲医院工作。出台《桐庐县医共体书记、院长薪酬管理办法》,实行医共体书记、院长年薪制,从薪酬改革角度激发管理层能动。探索星级医生评定工作,将医保DRG点数等14项医改相关指标和医德医风否决项作为评选标准,定期对医生进行客观和动态星级评定,形成与薪酬分配相衔接机制,有效落实激励分配模式。形成与薪酬分配相衔接机制。加大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力度,共采购87个品种的医用耗材1790.11万元,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节约资金1479.78万元,降幅达45.25%。积极探索中医药数字化助力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分级诊疗“双”改革工作,深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管理,探索县中医院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建设。
3.聚焦共同富裕。新建托位688个,其中普惠型托位478个,建成11家驿站。成功创建国家友好型社区和市级友好型社区各1个,建设友善医疗机构22家。加快推进县妇保院、县三院、横村中心卫生院、瑶琳镇卫生院等迁建改建工程,完成县妇保院搬迁。实施“两慢病”患者免费服药扩面,已享受免费服药37389人次,总计免费金额67.62万元。为产后妇女免费提供一个疗程的盆底康复治疗,共免费服务3783人次。
4.强化数字赋能。建设具有桐庐特色的“桐庐健康大脑”,建设6个数智管理子平台。在浙里办APP平台上线“健康桐庐”,方便患者在线上寻医问诊。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现远程心电、影像、超声会诊,患者在家门口就近检查即可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服务。深化检验检查结果全面互认,今年共互认4032人次,13388项次。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建立“1+7+2”全流程追溯管理体系的整体架构,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辅助诊疗系统全部上线使用。
5.坚持统筹推进。一是亚运保障工作不断夯实。按照“一馆一方案”要求,编制完善各类方案预案。抽调7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医疗保障专业队伍,做好核酸采样、医疗保障、急救转运等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韵味杭州”2022年桐庐马术三项邀请赛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指导第三方作业公司完成桐庐马术中心、国内马匹隔离场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布点及病媒生物防制作业。二是健康桐庐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分水镇等7个已命名国家卫生乡镇的首次量化分级工作,已通过省级健康促进学校(金牌)1家,省级健康乡镇8家、省级健康村162家。健康浙江连续四年考核优秀。三是安全发展防线全面加固。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网格化督查,形成齐抓共管、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网格化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有力维护了卫健系统的平安稳定和安全发展。
二、2023年工作思路
1.继续加大综合医改力度。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全力推进建立三甲医院工作。夯实县域医共体和“三医联动”“六医统筹”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完善以医改指标为导向的多维度综合考核目标,综合医改指标力争在全市领先。不断完善星级医生评定工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定办法,优化评价体系。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工作,推进绩效薪酬与DRGS结算奖惩结果、成本管控效益相挂钩的绩效分配方案。加大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力度,扩大采购目录,节约医院采购成本。
2.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区域内重点学科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强学科专科建设。定期开展医疗能力提升、“三基三严”考核、急救技能考核等临床技能培训,推进质控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对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培育,布局乡镇学科差异化发展基础。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医疗能力同质化水平。
3.加快一老一小建设进程。加快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村级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达到每千人1.5家。全面深化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等“三免三惠三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共享。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稳步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加快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4.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杭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力推进中医药工作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探索以中医药理论思维为指导的科室设置,建设中医专病诊疗中心,打造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创“旗舰中医馆”。
5.提升新冠肺炎救治能力。全面推进新冠肺炎诊治和乙类传染病规范接诊培训,有效提升基层接诊能力。按照现有接诊能力5-10倍的标准扩容发热门诊,日接诊能力力争达到4000人次以上。加强部门协同,全力推进新冠肺炎定点(亚定点)医院建设。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民营医院、退休医护和有医学背景社会面力量充实到医疗救治团队,全力应对高峰时段医疗救治工作。区分不同情形、不同规模、不同患者,分别做好团队组建预案,完善梯队建设。组建县级师资队伍,分类开展医疗管理、诊治要点、病房护理、院感防控和后勤服务等内容的规范化培训。建立社区、乡镇、县级医院三级医疗服务保障网络,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