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59/2023-00099 发布机构县经信局 发布日期2023-01-05 14:31:40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县经信局2022年工作计划
访问次数:

       2022年将以《桐庐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2022-2025年)》为引领,牢固树立“强产兴县”理念,大力实施6大行动,着力建设“现代产业特色地”,为我县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夯实经济基础。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规上亩均税收达到24万元、增长30%,制造业投资41亿元、增长25%,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750亿元。

(一)实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围绕全省制造业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强势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一是明确目标。2022年目标是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600亩,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基本出清。努力争取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用地指标激励。二是推动全过程监管。制定2022年度重点收储和提升地块清单,明确推进计划和时间节点,推动低效企业签订履约监管协议,滚动开展销号管理;利用“零地增效”驾驶舱和“企业画像”数据集合,做好低效用地处置过程的落图落斑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监管。三是强化统筹协调。发挥专班统筹协调职能,加强对低效用地工作的绩效管理,开展定期督查通报;进一步强化部门合力,加大执法检查和反向倒逼力度,实施新一轮“高耗低效”企业整治销号,营造全力抓整治的氛围。四是高质量建设小微企业园。建设小微企业园仍是现阶段桐庐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招。做透“规范管理”和“园区丰满”两大文章,解决园区管理不规范、企业入驻率不高等问题。编制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绘制园区建设“作战图”,严格亩均税收、企业培育、数字化应用、公共服务配套等园区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企业入驻、履约、管理、清退机制;指导小微企业园引入专业招商和运营机构,强化企业的招引和服务,全年新增入园企业50家以上,新增规上企业5家以上。

(二)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抓好“转、智、绿、平”四篇文章。一是围绕“转”字抓提升。针对传统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有的放矢开展指导。转产品,针织行业着力产品升级,加快工艺革新和创意融合,推进产品时尚化、高端化;转市场,制笔业加快市场拓展,摆脱外向型依赖,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转品牌,箱包业深耕品牌国际化,深化品牌运营,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围绕“智”字抓应用。深化“织为云”、“知晓物联”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定制性开发低成本、模块化的APP应用,推进企业应用扩面,新增应用企业50家;明年在制笔和针织行业遴选2-3家企业实施重点突破,打造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三是围绕“绿”字抓整治。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制笔、针织开展行业综合绩效评价,加快传统产业“高耗低效”企业出清;围绕“双碳”工作,推广“碳效码”应用,重点指导印染、电镀、拉丝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技改、节水企业,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实现产业和企业绿色发展。明年整治提升50家传统产业低效企业,申报绿色低碳企业3家。四是围绕“平”字抓集聚。建设一批传统产业集聚平台。以市“衣”字产业试点为契机,推进“中国围巾城”、横村时尚智造园、针织小微园内涵式发展,加快针织服饰上下游配套企业招商、产业链优质企业集聚,年内新入驻企业30家以上;加快分水模具园、天英产业园招商,培育引进球珠、油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提升;加快钟山石材园、新合智能制造园建设,入驻企业20家以上。

(三)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实施“152”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培育10家“链主企业”、50家“成长型企业”和20家“上市企业”。一是建设“152”企业梯度培育库。从企业生产规模、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建立三级企业评价体系,加强对入库培育的80家企业日常服务、动态监测和定期更新,力争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10亿元企业2家,培育省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培育企业;优先申报省市示范项目、专精特新企业等;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力度,确保精准享受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用电、用水、用油、用气等供应;建立政银企三方合作激励机制,撬动银行加大对培育企业的专属化、批量化融资服务,加大企业贷款财政贴息的支持力度,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支持。三是加强企业上市服务。持续开展上交所“科创沙龙”、企业上市政策及业务专题培训等活动,提升企业家上市意识。争取与北交所签订“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协议,进一步完善上市培育清单。引导企业精准选择上市板块,对接上市经验丰富、业绩突出、行业板块契合的上市服务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上市辅导。同时做好企业上市后半篇文章,引导上市企业加大募投资金本地投资。四是加快产业链式招引。加强省产业链“一键通”运用,针对“链主企业”完善产业链图谱,加强与省市部门对接,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开展精准招商,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

(四)实施产业“数智”提升行动。以数字经济综合应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系统架构为引领,按照“面上抓覆盖、点上抓标杆、链上抓协同”思路,分层分类推进产业数字化提升。一是“工厂物联”抓单点应用。通过数字化诊断、数智对接会、数字产品推介活动等形式引导企业聚焦关键业务环节,通过制造执行、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企业内部物联网建设水平,加速规上企业数字化“深度覆盖”,实现深度上云企业10家以上,新增在役机器人100台以上,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20个以上。二是“应用集成”推标杆打造。按照“一行业一标杆”思路,加快企业计划、制造、品控、仓储等应用系统集成,以千芝雅、龙生、象限等基础较好的企业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一批数字化设计、共享化智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场景”应用示范。力争新增培育省、市“未来工厂”10家以上,其中认定5家以上。三是“平台串联”抓产业协同。按照“产业大脑”建设思路,在重点产业探索四种平台构建模式。在数字安防产业重点打造企业级供应链平台;在磁性材料产业,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生物医药产业逐步部署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制笔和针纺织产业探索集群组织型制造模式,推进产业链资源的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计划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累计服务县内企业100家以上。

(五)实施市场拓展行动。一是推广桐产品应用。依托省市经信系统资源,强化县优质工业产品宣传和促销,梳理省内市内大集团、大企业供应链需求,积极开展对接活动,帮助桐庐本土企业切入大集团、大项目的供应链。同时,积极推广桐产品在本县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桐庐企业中优先使用。二是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制定《2022年重点展会(境内)计划目录》,组织县内重点企业组团式参加落地展,举办“工业产品惠民展”系列活动。对接第三方专业营销机构,对企业营销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对接国家、省市级行业协会,推荐桐庐企业给国内大品牌企业配套。三是创新销售模式。鼓励企业利用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的销售模式,为企业产品销售摸索新路子。牵线搭桥,组建新兴销售行业智库,为企业转变销售模式提供建议。

(六)实施三支队伍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局机关干部、镇街平台经济干部、企业家三支队伍。一是强培训。分行业、分层次举办局机关干部经信系统班、镇街平台经济干部专业能力提升班、企业家领军名家班和科创精英班。启动桐庐县企业人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进高校学、走出去看、请进来讲、用平台学等方式,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培训120名企业家、400名高管人才和3000名高技能人才。二是提能力。实施企业家标杆打造计划,分别培育企业管理、数字化改造、市场拓展等标杆企业家,并充分发挥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桐庐企业家的创新和工匠精神。建立健全局机关干部传帮带机制,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三是赛业绩。局机关干部实施“经信微积分”计划,根据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所取得的荣誉给予相应积分,对排名靠前的同志给予一定的激励,实现工作量化管理。举办镇街平台经济领域干部“互比互学互赛”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现场PK,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