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典型案例|法治文明构建管理新格局(一)

  发布日期: 2023- 01- 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
发布日期: 2023- 01- 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



前几个模式和案例都是从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来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但是不论是保护利用自然生态资源,还是提炼发展人文资源,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在推进人的参与方面,桐庐又做了哪些工作?形成长效常态的齐抓共管保护模式

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桐庐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建立长效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严格化生态执法机制、全民化生态参与体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生态文明素养。

同时,不断深化全国首批县级文明城市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汇聚全民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达11万余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政府事”向“全民事”转变。

基于以上工作,我们总结提炼了第五个“两山”转化模式“法治文明构建管理新格局——形成长效常态的齐抓共管保护模式”。

案例一

法治首善之区:织密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近年来,桐庐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保障和推动作用,从制度先行、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三个层面构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体系,用“最严密制度、最严格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以法治的“铁腕”打响了生态保卫战,形成了具有桐庐特色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实践。

1、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形成长效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形成长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2019年,县人大修订《关于严格自然资源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抓好 “五个不准”(“不采一块石”、“不挖一粒砂”、“不毁一口塘”、“不砍一棵树”、“不损一厘田”),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相继出台《桐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打造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桐庐”建设的实施意见》《桐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新时代美丽桐庐建设规划(2020-2035)及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富春江、分水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环境建设控制工作的决定》等文件,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纳入《2022年法治桐庐建设重点工作清单》《桐庐县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中予以推进,特别是近期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工作,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制度支撑和刚性制度约束。效

2、打好监管执法“组合拳”,构建严密化的生态执法机制。

近年来,桐庐县坚持以打造环境执法最严格城市为标准,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准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按照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区块、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时段的“四个不”原则,确保全时段全流域全过程监管到位。

成立浙江公安系统首支环境犯罪侦查大队,负责环境领域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参与区域性环境保护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动联勤执法工作机制。2021年桐庐县先后否决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31个,发现化解环境安全隐患48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8起,罚款金额612.7万元,查办非法收集、处置废矿物油环境违法案件4起,17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妥善处理环境信访161件、较2020年下降36.6%。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启动实施排污许可e证通全国改革试点工作,打造“环保码—排污许可一件事”“县域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主动预警干预”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全面落实桐庐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式管理制度,每年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等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专项督察,督察整改情况纳入年度法治桐庐考核。

3、当好生态保护“主力军”,完善全民化的生态参与机制。

桐庐县将环境治理、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比如,富春江镇石舍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严禁村民破坏“一山一水一鱼一石”,村民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通过商会爱心捐款、义务保护等方式,积极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比如,旧县街道西武山村商会每年召开两次大会,由会员发起爱心捐款,2017年至今共募集爱心款3.5万余元,用于鼓励引导村民通过收集矿泉水瓶、烟头、塑料袋等垃圾,于每月固定时间段集中到“鸡毛换糖”店兑换调料品、打火机、垃圾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着力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热情和分类正确率,曾5次登上央视新闻。分水镇后岩村等乡村设立“美丽基金”,将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资金用于奖励在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庭院整治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农户,有效提升村民在环境保护、卫生保洁等方面的自觉性,并形成良性发展的基层自治管理模式。

启示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管理需要体现在好的制度载体上,同时好的制度载体更要能落实的下去、能贯彻的好。桐庐县从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打好监管执法“组合拳”、当好生态保护“主力军”,构建了严密的生态执法机制,完善了生态参与机制,形成了政府指导、部门强化、全民参与的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