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次数: |
今年以来,桐庐县卫生健康局在市卫健委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医共体建设和“三医联动”“ 六医统筹”集成改革等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从严从紧,抓疫情防控。成立新冠疫苗接种专项工作小组,设立33个新冠疫苗接种点,88个接种台,提前完成各阶段性任务。制定《桐庐县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实施方案》,实现全县14个乡镇(街道)大规模核酸采样演练全覆盖。强化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检测41万余人次。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院内感染开展抽查,加强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病人的闭环管理,完善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工作。做好集中隔离点管控工作,全县启用集中隔离点3个,隔离房间400间,目前在管98人,其中入境人员64人,密接次密接21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桐返桐等13人,累计落实杭州机场转机入境来桐隔离人员55批次5007人。
2.对标对表,抓综合医改。制定《2021年度桐庐县医共体和妇保院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综合考评办法》,医共体书记院长的年薪与医院综合绩效考评结果、县域医改指标全省排名情况挂钩。启动各医共体、县妇保院人员定岗定编管理工作,4家县级医院行政后勤合计减岗64人,总减岗率16.75%。完善各医共体、妇保院绩效改革方案,绩效向优秀人才和临床一线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组织开展三次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共51个品种,总计节约资金450万元,平均降幅达47.89%。深化委县合作,今年6月县一院医共体由杭州市一医院全面托管,成为杭州市首个医共体整体托管项目。县中医院成为杭州市中医院技术指导医院,县妇保院成为杭州市儿童医院协作医院。截至目前,医改考核指标逐渐向好,其中得分排名从去年的全市第7位上升到第3位,公立医疗机构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同比下降22.4元,位居全市第一;住院均次费用、药占比、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等均同比下降。
3.唯实惟先,抓中医药发展。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探索中医药数字化改革示范创新,中药材全流程溯源监管和中医智能辅助诊疗作为今年杭州市卫健委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目前已在县中医院医共体完成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县推广。新建县级名中医工作室 6个,设立桐君药祖国医馆妇幼保健院分馆。在各站室所在行政村内选取30岁以下的中医师承培育对象,委托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中医师培训班,目前首批招录师承人员27名已在校学习。县中医院医共体桐君和旧县院区创新模式,将“三张处方”融入两慢病管理,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4.优引优育,抓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鼓励总院业务骨干到院区任负责人,明确要求局管中层干部提拔,必须有局机关和基层院区锻炼经验。建立后备干部库,对优秀的培养苗子开展挂职锻炼、项目领办等多种模式培养。县一院制定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实现博士招录零的突破。设立医学人才奖励基金,制定奖励基金管理办法。开展订单式培养,针对基层需求全面实施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师转岗等项目培训,培养实用型卫生专技人才。
5.落实落细,抓民生服务。积极推进全县50-74周岁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婴幼儿社区成长驿站、新增村卫生室等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省市县各级民生实事任务。县一院通过开设方便门诊、实行普通门诊不限号、增开专家门诊、开放周末门诊、增加预约检查时间等举措,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县中医院医共体桐君院区开设针灸推拿夜门诊,方便广大患者夜间就医。县妇幼保健院成立杭州市首家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中心,提供眼视力防控相关健康干预等服务。
6.聚焦聚力,抓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建党百年·讲好百个健康故事”宣讲会4场,推选健康桐庐红色故事17期。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积极推进民营医院党建工作,组织参加全市“双强六好 六星争创”民营医院党建示范单位评比。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发挥“四责”协同作用,开展医疗服务行业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谈心谈话覆盖3393人次,风险排查整治51项。积极推进清廉医院、清廉机关建设,建立监察员队伍,加强网格监督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1.队伍建设待加强。目前,我县卫健系统队伍整体建设相对滞后,缺少懂管理、善经营、有技术的管理型干部。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技能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2.学科能力待提升。学科结构和体系不够完善,特色不够鲜明,省市重点学科数量不多。我县外出住院病人较多,尤其是肿瘤类外出就诊人数最多。
3.内部管理待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因医院债务影响等原因难以达到收支平衡,岗位设置、薪酬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不够完善。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是阻疫情,聚合力。健全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流调和溯源追踪联动机制,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强化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切实提升突发疫情早期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精准防控能力;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二是促改革,添动力。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和三六医改,围绕提升基层能力,提高基层就诊率两个目标,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以探索门急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工作。深化委县合作,完善与市一医院的合作模式,加强龙头医院的建设。完成县妇保院搬迁工作,分设县三院,加快推进县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建设工作。
三是优管理,增活力。进一步加强院长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调整公立医院班子。完善干部队伍交流使用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批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使用培养机制,探索星级医生评定机制。纵深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加大实施药品耗材集中联合采购力度,建立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改革,简化就医流程,创新便民服务新举措。
四是强学科,提能力。以探索学科差异化发展为抓手,集中资源、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学科专科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桐庐县重点学科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医学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建设,各医共体成员单位依托牵头医院专科能力,争取建设1-2个特色专科。以县中医院创建三乙医院为契机,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强化对中医院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投入,探索中医疫病科建设,完善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机制。
五是迎亚运,助推力。健全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推进亚运场馆母婴室建设工作,继续跟踪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公共场所母婴哺乳室运行管理。做好心理咨询进社区进单位工作,为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单位员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