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05/2023-00238 发布机构县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3-01-11 16:54:18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2021年桐庐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访问次数:

2021年,县科技局认真落实省、市科技创新重大部署,聚焦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引育、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等主责主业,全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明显提升,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2021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荣获2020年度杭州市创新发展专项考核优秀,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荣获2019-2020年度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成功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县”第41位;科技创新指数达到126.7,全省提升10个位次,实现三档晋级到二档;分别位列全县二、三季度“锻铸榜”部门组第9、第3位。《桐庐县实施“三大工程”夯实科技创新企业引育基石》《桐庐县聚力“三招三引”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报分别获市委常委、副市长柯吉欣、胥伟华批示肯定。《桐庐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状分析》《科技局创新“三个度”狠抓研发投入出成效》专报分别获县委书记夏积亮,时任县委书记方毅批示。通过外界媒体宣传报道70余篇,其中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报道20余篇。

(一)主攻核心指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2020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06%,全市排名第7位,增速并列小组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43.1%,两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均实现持续提升。1-11月全县研发投入12.3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排名全市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60.3%,全市排名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11.6%,全市排名第11位。

(二)筑牢主体根基,孕育创新发展动能。2021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累计244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累计509家,新增市“雏鹰计划”企业10家,累计62家,三项主体培育新增均创历史新高。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上”原则,牵头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行“两优先,五不推荐”内控标准,开展高企规范提质专项服务活动,联合专家开展“入企审核+集中核查”,组织专家核查辅导企业115家次,对90家企业出具规范意见书。

(三)强化项目攻关,牵好科技创新牛鼻。一是构建金字塔式研发机构体系。2021年新增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累计5家,新增省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12家,新增省企业研发中心5家,累计47家,新增市企业研发中心9家,累计76家,县飞地研发中心1家,累计3家。二是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程。谋划实施《全县研发投入提升攻坚三年行动(2021-2023年)》,浙富水电、艾罗网络能源同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富集团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列入省“领雁”重点攻关项目2项,立项实施县新制造业科技项目14项。三是科学谋划研发项目培育。提前布局,充分调查摸底,建立项目培育库,精准编制项目申报指南,推进省市县重大专项实施。精准培育,编制医疗器械、磁性材料、制笔等产业关键技术分析报告,为产业科学研判和创新发展指明方向。邀请行业专家为项目申报把脉问诊、前置把关。梯度储备。建立省市县三级项目分类培育引导机制,做大项目攻关基数。

(四)突出靶向施策,构建人才引育格局。一是首创“教授CIO”模式。聚焦数字化改革一号工程,先行先试选派浙大、浙工大12名专家担任重点企业“教授CIO”(首席信息官),探索“驻点结对+组团式”科技服务模式,新增产学研合作4项,定制课程教材5个,培训企业数字化人才200余名。入选我县“民呼我为”最佳实事项目。二是深耕农业科技特派员机制。农业科技特派员再次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被评为2019-2020年度省、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获评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个人1人、市十佳科技特派员1人、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2人。2021年实施县科技特派员项目21项,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3个。三是高层次人才项目引领。2021年新入选“钱江友谊使者”1人,立项市“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项目13项,入选市W人计划2人(历史性突破),入选省市人才计划7项,荣获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家。

(五)着力构建创新链,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一是夯实创新综合体。累计列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3家。其中桐庐笔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合作建设“文具产业创新研究院”“笔类产品检测及应用平台”“模具检测及应用平台”。二是锚定创新联合体。着力建设“头部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磁性材料创新联合体列入市级首批。三是提档双创平台。累计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众创空间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2家;星创天地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桐庐科技孵化园荣获省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四是赋能双招双引。出台《桐庐县项目招引和落地环节科技创新指标设置工作指引》,指导项目招引落地决策。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快递物流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为媒”吸引全国125个项目参赛,赋能快递物流产业回归。

二、2022年重点工作思路

对标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新目标新思路,紧扣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路线图,奋力高质量赋能“强产兴县”战略,力争2021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1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以上,实现技术交易额2亿元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聚全县之力创建快递物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牢牢抓住R&D牵引,增强创新动力。深入实施《全县研发投入提升攻坚三年行动》,实施“规上研发活动覆盖提升、服务业研发攻坚、科技投入拓面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五大行动。精准绘制全产业链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图谱,组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扩面培育,科研机构、样本企业,全面摸排、重点指导,服务业研发攻坚实现重点突破,切实提升全县研发投入水平。

(二)牢牢抓住主体培育,夯实创新底座。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上”原则,着力构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金字塔”型培育体系,紧盯规上企业上高新,高新企业升规培新育强,推动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关注科技赋能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精准全程服务做深做细工艺和产品,实现特色发展。做实建培育库、备案预报、事前培训、属地初审、专家预评等系列举措,助推创新主体培育。

(三)牢牢抓住创新生态,推进协同创新。进一步发挥平台整合优势,优化平台资源配置,吸纳创新资源协同创新,推动领军型科技人才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匹配技术专家支撑团队,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共生机制,摸准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拓展与我县产业关联的高校院所合作,以科技特派员机制为载体,寻求“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科技人才引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