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63/2023-00217 发布机构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3-01-11 11:33:14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县市场监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访问次数:

2021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机制和方法,高质量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政治建局,锻造市监铁军队伍全面过硬、全面提升。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场监管各方面和全过程。制作“红盾映党徽 市监争先锋”党建风采视频获全省系统大赛优胜奖,富春江所党支部被评为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桐庐医疗器械产业联盟综合党委作为全市域党建联盟试点,医疗器械产业“1115服务联盟”获全县“十佳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党建展示厅获全县“十佳党建示范阵地”。代表桐庐县参评并入选全省“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先进集体。二是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开设支部微党课、青年说党史栏目,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为群众办实事”127件,服务企业200余家次,帮助解决问题40余个。三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出台内部改革破难专项考核办法,不断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二)突出服务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力度愈强、结构愈优。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常态化推进“零见面”审批,1-10月,全县市场主体新增8649户,同比增长23.63%,其中企业新增2870户,同比增长16.76%。二是持续深化质量强县建设,有序开展市县政府质量奖申报、“钟山蜜梨”等地理标志商标和品字标企业培育工作,建成制笔行业协会品牌指导服务站、医疗器械行业品牌指导服务站。发布实施全省首个“银色家园”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全国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团体标准制定工作。12个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完成标准立项、10个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完成发布实施。三是持续深化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建设,兑现《桐庐县推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条政策》,奖励(补助)金额801.56万元。

(三)聚焦数字赋能,实施数字化特色项目亮点突出、成效初显。有序推进“浙冷链”“浙食链”、行政执法平台应用等省市局重点数字化项目推广应用。成功揭榜挂帅省局“浙企链—企业信用累积计分、浙江质量在线—区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浙江市场监管所数字化应用系统—监管对象‘精准治理’”,三项应用试点稳步推进初显成效。全面推进“数字瓶安”建设,按照全行业、全链式、全环节数据自动读取和“多层布局、多级联动”思路,推动企业、属地、行业、部门各市场主体多级协调,监管覆盖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储存、运输、使用、安检、报废和协同治理等个环节,实现瓶装燃气行业安全治理体系重新构建。提质扩面网络订餐智慧监管共治平台,被列入全市数字政府典型示范场景。

(四)坚守为民初心,保障市场秩序稳定有序、守住安全底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农贸市场实施“四个一律”“三个到位”全覆盖,对县疾控及全县15个疫苗接种单位(接种点)全覆盖检查,1-10月,浙冷链累计激活企业357家,累计入库数为189679件,累计出库数为26716件,累计溯源码数为22843个。有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检分离改革、“放心消费在浙江”、民生实事工程,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8家、24小时网订店送6家、已完成建设放心消费示范区2个、放心市场4家、(智能)阳光厨房214家、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即全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创建)118家和阳光工厂45家;食品抽检合格率97.05%,食品安全责任险惠及34万余名农村人口及6万余名在校师生,年度总额达6亿元。有序开展借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名义从事商业炒作牟利、房地产领域价格乱象、特种设备安全“遏重大”、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处理消费投诉举报3513件,成功调解率86.6%,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69余万元,查结一般程序案件531件,罚没款785.87万元,其中大案数112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案件2件。

二、创新特色工作完成情况

(一)成功举办一场全国性行业盛会,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微创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峰会,发起成立中国微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联盟,以“会议+赛事+展会”多元集成模式,吸引了波士顿科学、迈瑞、强生等国内外115家医疗器械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北京梅德厚普科技等42支参赛团队、5000余人次参展观众,现场意向签约达800余次。相关工作经验等到柯吉欣、胡伟副市长批示肯定。

(二)建立全国首个县级快递绿色包装检测机构,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等检测服务40余批次,为杭州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提供免费技术支持。推进“中通快运”标准化试点示范,首次制定发布快递行业“交叉带式智能高速分拣机”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有力撬动长三角地区快递产业绿色发展。

(三)知识产权工作实现新突破,建成桐庐县知识产权监测服务平台,以“一库、一图、两端、两域”架构更好满足政府监管服务和企业创新发展需要;运行“中国笔业知识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全市率先增设“版权登记”窗口,试点开展全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化建设,成立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促进会,1-9月新增专利授权量1951件,同比增长16.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3件,同比增长16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9件,同比增长25.49%。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6.43件。“知识产权十条政策”补助奖励1293.22万元。

(四)顺利承办两个市级现场会,6月28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现场会在桐庐召开,目前共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28家、学校智能阳光厨房124家,推进阳光厨房覆盖面拓展至养老机构食堂、医疗机构食堂、大型以上社会餐饮单位,共建智能阳光厨房214家。8月19日,全市“浙食链”推进会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桐庐召开,“农村数治新食安”试点工作实现经营主体信息、商品采购信息及农产品农残快检等检测信息实时可查、样样可查、批批可查,实现无票据食品零存在、过期食品零存在、健康证过期零存在。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效的市场监管工作新体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战略视野、现代专业素养、现代执行能力的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市场监管系统形象。加强政治建设,把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要求,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标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重要论述作为第一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综合考评体系、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构建老中青梯次合理的队伍结构,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二)聚焦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联动实施“质量+”“标准+”等服务赋能战略行动,加快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力争有所作为、成功领跑。一是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依托我县中国杭州(制笔)快维中心,浙江省(桐庐)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诉调机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体系。二是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聚焦我县块状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持续开展“质量+”“标准化+”“品牌+”提升行动,实现新增主导制定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6个以上,牵头医疗器械、蜂产品等行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力争国际标准主导制定发布实现零的突破。三是深化服务赋能战略行动,实施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深化物流(快递)绿色包装用品检验检测工作。

(三)守护民生民安,打造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依托浙冷链严格落实“四不得”“七查”等要求,落细落实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管控要求,严格抓好防疫产品、药械、疫苗等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秩序监管。持续加强食药安全、特种设备、质量等安全监管,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数字瓶安”建设,开展放心市场、阳光厨房等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持续加强放心消费建设,全面提升亚运场馆周边餐饮智慧化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瑶琳放心消费街区建设,为2022年亚运会顺利举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坚持数字赋能,全面保障市场秩序稳定有序。一是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管”,依托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建立健全全县“双随机、一公开”联动执法监管工作机制,优化市场出清机制,加强企业风险分类管理,完善信息公示制度,推进信用联合惩戒。二是全面树立综合执法权威,突出执法大联动、工作大协调、机制大闭环,强化大要案查处,深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开展“亮剑2022”系列综合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反垄断、反走私、反不正当竞争等专项整治,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严厉处罚,通过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件,达到教育震慑一片的执法效果,打出声势、打出权威,充分彰显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