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17/2022-118436 发布机构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07-26 14:47:02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农业知识科普|蔬菜病虫害防治系列
访问次数:

大棚蔬菜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色霉,类似白色粉笔末,后变为灰白色,相对来讲,叶片背面发病更重些,果实也可染病。主要是靠空气流动进行传播,在茄果类蔬菜、瓜类植株和花卉植物的生长季节中会发生多次侵染。高湿度的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病的一般温度为16-24°C,连续阴雨后,田间湿度大,白粉病非常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繁殖。

其次,初发病时及早摘除病叶,及时清理底部老叶,保持合理种植密度,确保通风透光;科学浇水,降低湿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率。
  第三,保持干净的土壤,把病叶、病秧等多余的残枝,清理出田外,无害化处理。少施氮肥,充分施洒经过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等,可增加植株的抗病力。
  第四药剂防治。交替使用25%吡唑醚菌酯EC、15%咪鲜胺乳油,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治疗时间上,要早在白粉病发生的初期。即叶片上的白粉斑点在1~3毫米大小时,要及时用药剂治疗,当病斑扩大或大面积暴发的时候,受大量叶片的阻挡,药剂难喷均匀,防治起来难度加大。
  药剂使用上,要轮换使用。入春后,白粉病发生非常频繁,如果长时间使用单一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用药防治时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轮换或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