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M001/2022-114459 发布机构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2-18 15:54:42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效力
文件编号 关联文件
2022年桐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在桐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桐庐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张蕙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发展成绩和2021年主要工作

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桐庐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目标,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紧扣经济建设中心,扛起“美丽生态、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文化文明、民生幸福”五面大旗,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奋进,我们聚力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13.88亿元,年均增长6.3%;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7.58亿元、38.4亿元,年均增长9.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1982元、37951元,年均增长7.8%、9%,收入比缩小至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等指标持续稳中向好。新增亿元以上项目88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3%。海康电子成为首家百亿级企业,康基医疗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全县首家市政府质量奖企业,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30家、亿元税收企业7家。全国首个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中采购交易中心建成运行,省级物流示范县综合改革创新试点通过验收。创成长三角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依法收回瑶琳仙境等六大景区,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

五年耕耘,我们久久为功,美丽内涵越来越深。调整城南街道、凤川街道行政区划,启动富春未来城建设,分水镇、富春江镇、莪山畲族乡、合村乡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成功举办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暨未来社区建设现场会,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美丽乡村迭代升级,181个村全部实现“5030”目标,成为国家级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试点,入选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获评全国村庄行动先进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实施“八清零”行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专项督察问题整改,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典型示范区、全省首批大花园示范县、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省级“无违建县”。

五年开拓,我们锐意创新,发展动能越来越足。“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示范,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国首创,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全国推广,商事改革和PPP项目推广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省领跑,村域规划“多规合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新增AA信用等级国企4家,直接融资比例从4.6%提升到21.4%。健康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快递科技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68%提高到2.0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 “富春院士村”开村,全球化智库长三角研究中心落户,实现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突破”,浙富控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富水电、艾罗网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县。

五年倾情,我们用心惠民,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科学高效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总体战。坚持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聚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特殊群体关爱等领域,累计办理民生实事263件,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榜首。举办首届“桐庐人”大会,持续办好“桐庐百姓日”。建成投用杭黄铁路、富春江船闸、富春江三桥,荣膺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开展美好教育桐庐行动,建成启用学校12所,新增学位9480个,引进名优教师41名,6所中小学加入杭城名校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学,首家乡村寄宿制学校玉华小学投入使用,华师大附属学校建成招生,杭商院、杭州技师学院合作办学持续深化,获评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开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启动县第一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个,招引研究生以上学历医学人才34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年均保持在99%以上。“家院一体”微型养老模式全国领先。桐君传统中药文化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获评全省首个“中国诗歌之乡”。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食品安全县。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荣获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助力榕江县脱贫摘帽。

五年笃行,我们接力奋斗,政府作风越来越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指示精神的政治定力更加坚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9件、政协提案1034件,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困难群体关心关爱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立杭州首个县级行政复议局,县域法治督察全省推广,法治桐庐建设省市领跑,创成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率先建成“最多跑一地”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创成全省首批无信访积案县。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整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持续纠治“四风”,累计压减“三公”经费1406万元,政务环境更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砥砺奋进、实干担当,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着力提升产业质效,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5个,制造业投资增长37.3%,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3%、33.3%、18.9%;举办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集采中心”完成交易额112.57亿元,实现快递关联产业营收320.64亿元;有序推进“六大景区”改造提升,入围“微改造、精提升”省级试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着力激发创新活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6.5%、3.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着力优化惠企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新一轮产业发展政策,兑现政策资金5.02亿元;加强银政企合作,新增企业贷款规模77亿元;举办第四届“企业家日”,深化“我们的”系列活动,亲清政商关系更加融洽。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投资驱动的主方向,强平台、攻项目,产业支撑基础持续夯实。突出主平台集聚,富春江科技城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4.41亿元,占全县50.7%;富春未来城完成投资67亿元,“三通一达”总部等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富春山健康城签约高端健康项目13个,举办首届中国微创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峰会,实现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85亿元,增长119%。突出大项目引领,举办重大项目“双集中”活动3次,新签约项目151个,海康机器人、中科微至智能传感器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式签约;新开工重点项目31个,“152”项目开工率100%。突出全要素保障,深入推进“万亩空间”行动,新出让工业用地809亩,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10026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积极申报专项债券,在全市率先发行新型城镇化企业债12亿元;成功举办第十届科技人才周,新入选市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杭州亚运的窗口期,抓筹备、美环境,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实施亚运城市攻坚行动,完成马术场馆主体工程,无疫区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验收,建成亚运主题街区,打造户外观赛空间,加快配套酒店改造提升。坚持以赛促城,推进“两桥一隧道”环线建设,打通城南路、白云源路等断头路,千岛湖配水工程(桐庐段)竣工验收,东站站房顺利结顶,宪法文化公园建成开放,银泰城满铺开业。实施美丽生态提升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97%,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提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85处,建成污水零直排区10个,创成省级美丽河湖6条;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实施城乡风貌整治行动,启动迎亚运路域环境提升改造,打造桐君山、大奇山路、学圣路等节点景观,改造人行道8920平方米,完成大联、兰田、金溪等区块征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方案被评为省级优秀方案。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树样板、提内涵,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升级。不断放大示范效应,启动富春江“黄金左岸”、瑶琳大景区等美丽单元建设,打造18个美丽乡村3.0综合示范村,成为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首批试点;后岩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芦茨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深澳村列入省未来乡村试点。不断做大乡村产业,“蜂茶果药”全产业链产值均增长12%以上,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收入分别增长16%、1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5%。不断扩大对外影响,举办第三届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富春江诗歌节、翙岗古村动漫艺术节等活动,“浙里富春·那么乡田”中国山水艺术季成为网红爆点,陆春祥书院、舒羽国际写作中心成功落户,一批聚人气、有影响的活动品牌持续打响。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民生保障的落脚点,办实事、解民盼,美好生活向往持续实现。全力推进惠民实事,新增公共停车位537个,扩面天然气用户5429户,建成学校智能阳光厨房125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28家,改造老旧小区11个,加装既有住宅电梯46台,出台第三轮“惠民七条”,91件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全部高质量完成。致力办好社会事业,新增幼儿学位1800个,学前教育公办入园率、普惠入园率分别达74.2%、90.4%;全面落实 “双减”政策,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与市卫健委开展战略合作,县第一人民医院由市第一人民医院托管;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县域就诊率分别达65.2%、82.5%;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举办第五届全民运动节,体育健儿陈雨菲获东京夏季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顺利通过文明城市复评。着力强化社会保障,最低月工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分别上调24.7%、17.9%;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提升残疾人之家9家,完成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480户。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职能转变的突破口,重改革、优服务,政府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上线智慧城管平台、交通执法预警管控等26个应用场景,数字乡村大脑列入省农业农村厅首批应用,快递产业大脑、数字安防产业大脑入选省 “揭榜挂帅”项目。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开展“民呼我为”活动,为民办实事54098件,开发“走亲大脚掌”“旧·连心”等数字智慧平台,探索数字治理新路径,健全基层治理四平台,平安建设实现“十七连创”。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广“掌上办” “自助办”,“一网通办”率达73%;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信访总量下降12.5%,行政诉讼胜诉率保持全市前列;率先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一体化指挥平台入选省数字法治最佳实践案例。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侨事务、档案、审计、统计、地方志、气象、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残疾人、红十字、慈善、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2021,回眸五年发展,变化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桐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桐庐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桐庐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仍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经济规模还不够大,产业结构、平台能级、企业竞争力还不够强,项目招引、创新动能转化还不够快,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资源配置还不够优。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仍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最美品牌受到一定挑战,PM10等环境指标有待改善,城乡建设管理有待提升,融杭融圈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提升民生供给水平仍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还需拓宽,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疫情防控、交通安全、建设施工等领域还有不少风险隐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仍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考验,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理念方法与推动治理现代化还有差距,大干快上、一抓到底的精气神还不够足,党风廉政建设还需常抓不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进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面对世界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冲击,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面对省市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我们只有更加清醒地把握所处的方位,才能明白肩负的使命、锚定前行的方向。当前的桐庐,正站在融杭融圈加快推进的时代潮头。随着湖杭铁路连接线、杭温高铁、临建高速、杭淳开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谋划推进,富春未来城、东站区块、沿富春江区块等城市版块加快崛起,长三角一体化、拥江发展等战略机遇加码加持,桐庐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更具优势的发展新阶段。当前的桐庐,正处在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节点。改革开放以来,桐庐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但面对宏观环境影响、资源要素制约、发展短板束缚,新旧动能转换考验更加严峻,高质量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闯过这道关口,桐庐发展必将迎来新跃升。当前的桐庐,正走在共同富裕加快步伐的崭新征程。历届县委县政府接续奋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驰而不息打好美丽牌、走好特色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最好的时期,我们没有理由犹豫不决、徘徊不前,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突出产业发展和美丽建设两大主题,聚焦“优资兴业、聚人兴城、强产兴县”三大战略,全力实施“产业跃升、全域大美、改革赋能、文化兴盛、民生福惠”五大行动,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地、美丽中国引领地、数智应用集成地、文明实践先行地、幸福和谐新高地,持续擦亮“潇洒桐庐郡、中国最美县”品牌,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1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88000元、5515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0,新型城镇化率达76%。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围绕“三大战略”,明确“三大路径”:

一是围绕“优资兴业”,提升产业承载力。牢牢把握优化资源的关键环节,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要更大力度地“统”,不断健全规划、项目、土地、资金“一盘棋”机制,实现以资定城、以资定地、以资定产。要更高效率地“用”,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资源向优质的产业、项目、企业集聚。要更强决心地“盘”,强势推进低效高耗企业整治,深化土地综合利用改革,全面激活沉睡资源、积蓄发展动能。

二是围绕“聚人兴城”,提升城市吸引力。牢牢把握引才聚人的核心要素,着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要以最优的环境聚人,不断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让每个来桐庐的人都能享受最好的人居环境。要以最佳的机会聚人,不断优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的双创生态,积极推动创业带就业,让每个来桐庐的人都有施展才华的发展机会。要以最暖的人文聚人,不断厚植文化底蕴,提升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让每个来桐庐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是围绕“强产兴县”,提升县域竞争力。牢牢把握产业兴盛的主体支撑,着力破解县域发展瓶颈。要聚焦主赛道,做强主导产业,壮大美丽经济,培育未来产业,全力打造一批具有更高首位度、标志度的产业集群。要培育好企业,健全企业融通发展体系,扶强“顶天立地”企业,育优“专精特新”企业,培植“铺天盖地”企业,着力集聚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带动力的优质企业。要紧盯大项目,瞄准头部企业和行业龙头,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投资服务,努力成为更具吸引力、集聚力的营商环境最优县。

各位代表,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明确“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五个地’”,这是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转化为政府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要“锚定五个高,实现五跃升”:

(一)锚定产业高质量,经济质效实现新跃升。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优结构、提动能、增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攻做大做强。推动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育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加快针织、制笔、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六项指标实现倍增。深化“快递回归”战略,快递全产业链营收超700亿元。构建“一城四区“一带一路””全域旅游格局,旅游总收入超155亿元,努力实现国家5A级景区“零突破”。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都市经济、数字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育新育优。实施“雄鹰”“凤凰”“雏鹰”培育行动,新增上市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20家,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研究院5家。实施人才引育五年行动,打造杭州西郊人才高地。突出招大引强。建立“大招商”统筹机制,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确保落地10亿元项目20个、50亿元项目3个,建成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十四五”标志性项目。

(二)锚定城乡高颜值,美丽指数实现新跃升。始终坚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全力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以最严标准筑牢生态基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道路扬尘管控,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等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工匠精神雕琢最美城乡。按照未来社区理念塑造最美县城,推进“中强东拓南优西联北改”,打造生态绿底、疏密有致、山水城共融的杭州星城。深化美丽城镇建设,打造城镇郊野单元风情带,争创省级美丽城镇示范县。统筹建设村落风情线、特色精品村、未来乡村,推进全省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实践试点,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以绣花功夫抓好城乡治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交通治堵,加强城乡风貌管控,完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治理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

(三)锚定城市高能级,发展格局实现新跃升。始终坚持立足桐庐谋桐庐、跳出桐庐看桐庐,加快提升城市战略承接力、要素集聚力、对外联动力。坚持大视野拓空间。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纵向层层传导、横向系统协同”。高质量优化“一主一副四极”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谋深桐庐东站高铁新城、富春未来城二期、沿富春江区块等重点区块规划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产业支撑、要素保障、人口集聚能力。坚持大改革强赋能。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全领域改革,聚焦特色产业、三农领域、社会治理等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硬核成果。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加快形成县域整体智治格局。坚持大开放促融入。构建“两高铁四高速两水道”对外交通体系,争取开通杭州至桐庐城际铁路,全面提升交通辐射能级。抢抓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机遇,加快融杭融圈,更好承接主城区基础设施延伸、产业资源溢出,推动桐庐从郊县向城区转变。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锚定文化高品位,城市形象实现新跃升。始终坚持以文塑人、以文惠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更显魅力的文化地标。加快建设会展中心、文化中心(暂名)等重大设施,建成启用药祖圣地中国中药博物馆,谋划建设中国范仲淹纪念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时代文化地标,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创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县。选树更富内涵的文化品牌。筹办建县1800周年纪念活动,弘扬新时代桐庐精神,发挥南堡、梅蓉、快递精神的激励作用。梳理传承“富春宋韵”历史文脉,建设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进药祖、隐逸、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擦亮越剧、剪纸、故事、书法、诗歌等文化金名片,打响“诗乡画城”品牌。培育更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对接之江文化产业带、之江艺术长廊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突出艺术赋能,搭建创意设计公共平台,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辨识度的文旅产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特色村镇。

(五)锚定生活高品质,民生福祉实现新跃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创共富、共建共享,持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共富。以“扩中”“提低”为发力点,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施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开展“特色产业+农业经营主体+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实现农民、低收入农户收入 “万元新增”,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努力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在优学优绩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推进“健康桐庐”建设,积极引入三级甲等医院,争创三级乙等以上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2家。率先建设老年、育儿友好型社会,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建设和谐温暖的美好社会。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实现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静态平安向动态平安、一时一域平安向全程全域平安的根本性转变。深化文明实践,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善行桐庐”品牌,建设人人讲文明、时时显温度、处处有大爱的“温暖之城”。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以上,PM10平均浓度下降至52微克/立方米以下。

围绕上述目标,聚焦关键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办好亚运马术赛事。坚持简约办会,强化精品意识,确保2022年亚运会马术赛事取得圆满成功。快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马术项目筹备、无疫区管理、亚运分村改造提升,确保5月底前具备赛事使用条件。高品质提升高速入城口、主干道重要节点景观,建设美丽亚运交通和沿江多彩景观廊道,全力打造一流赛事环境。紧抓赛事组织保障。积极做好测试赛筹办,做深安全保卫、赛事服务等工作,制定“带疫办赛”应对方案,确保赛事顺利圆满、精彩纷呈。开展“我为亚运增光彩”文明行动,深化亚运“桐”行品牌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支持亚运的浓厚氛围。抢抓亚运窗口机遇。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益,争取更多会议会展、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落户桐庐。做好场馆利用后半篇文章,培育特色马术产业,落地马术及衍生产业项目3个以上,打造国内现代马产业新高地。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放大冠军效应,办好全民运动节、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

(二)精准发力助企业强产业增动能。坚持稳进提质并举,推动产业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持续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减税降费政策。畅通融资渠道,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新增企业贷款80亿元以上,确保金融机构融资规模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占比达30%以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10亿元企业2家、上市企业1家,培育省“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深化“企业家日”活动,营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持续壮大优势产业规模。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倍增计划,强化链条式培育和集群式发展,支持海康威视、浙富水电、康基医疗、千芝雅、智见科技等链主企业发展,确保视觉智能产值增长5%,新能源、生命健康产值增长10%,磁性材料产值超50亿元。实施新时代“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建设五年行动,确保快递关联产业营收超350亿元。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全新开放桐君山景区,提升改造红灯笼外婆家、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等景区,新增4A级景区镇1个、3A级景区镇3个。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开展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6项。加快针织、制笔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培育省市未来工厂15家,实施数字化攻关项目15个,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三)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坚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持续保持经济稳中优进。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实施有效投资比学赶超行动,完善专班推进机制,开展每月晾晒比拼,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围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吉利-中汽新能源车研发基地、海康智能安检产品产业化基地等“152”工程,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长2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以上。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横村片区至县城、分水至县城快速路、江南综合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舞象山道路、城南东路、柴雅线改扩建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白云源抽水蓄能电站、320国道桐庐段改建(北移)等项目,完成县城第二水厂、疏港公路等项目。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成投用新妇幼保健院、综合客运枢纽等民生项目,开工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农批市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快递集运中心、循环产业园等工程。全面提振消费市场。制定实施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新型消费政策,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促进新能源车消费,创成全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加快迎春商务区更新提质,丰满书香同城、银泰城等商圈业态,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持续打响“爱上桐庐”活动品牌,开展消费嘉年华活动,全面激活消费市场。出台新一轮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发挥快递桐庐仓优势,健全快递物流体系,不断做优电商发展生态。积极扩大外贸出口。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鼓励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积极引进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针织、制笔等传统产业品牌化出海,新增跨境电商应用企业50家,确保货物进出口总额、服务贸易额增幅均达6%以上。

(四)集中资源强平台抓招商优保障。坚持集约化、集聚化发展,持续做强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推进大平台整合。健全开发区一体化运行机制,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3%以上、亩均税收达28万元以上。深化智慧安防小镇建设,增强视觉智能产业链韧性。深化快递科技小镇建设,创建快递物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化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建设,确保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构建大招商机制。坚持招商“一盘棋”统筹,组建产业招引专班,建立招商信息库、资源库、项目库,开展驻点招商、以商引商,确保落地亿元产业项目40个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25个以上、10亿元产业项目4个以上、百亿元项目实现“零突破”。健全大保障体系。建立土地资源“优保快保”机制,精准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加快“飞地入园”进度,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500亩以上,实现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基本出清。主动用好“双碳”倒逼机制,推动低效高耗企业整治提升,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善县乡财政一体化运行体制,积极争取企业债券、专项债券达15亿元以上。优化代办员队伍建设,提升项目代办服务水平。

(五)坚定不移推进城乡风貌提升。坚持美丽、生态、精致、和谐的价值取向,持续擦亮“中国最美县”品牌。完善县域规划体系。成立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规划统编体系,构建“城市-重点片区(节点)-建筑(农房)”三级设计体系,完成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做精城市总体设计,编制县域综合交通、桐庐东站区块等重点规划,推动城市精明增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富春未来城建设,完成未来湖、东兴路等公建配套项目,实现“三通一达”总部主体结顶,启动会展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城市新地标。实施城西区块改造提升,完成乔林、新建等城中村拆迁,打通金中路、峙山路等断头路,推进大奇山风光带建设。启动沿富春江区块综合开发,打通最美沿江景观廊道。坚持“腾、保、改、拆”相结合,谋划实施开元街有机更新,统筹做好功能提升、文脉梳理、业态布局等文章,让江北老城焕发新活力。优化城区社区布局,推进梅林等未来社区试点,改造老旧小区6个,完成千岛湖原水并入城市供水管网,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加强城乡风貌管控。深入推进“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创建城市风貌样板区1个、县域样板区2个。启动分水镇“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提升县域副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横村镇、瑶琳镇力争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实施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八大攻坚行动,重点推进高铁、高速、国省道沿线和分水江两岸整治,打造美丽风景线。深化环卫、园林绿化等体制改革,建立精细化数字化城乡风貌管控机制,推动环境面貌实现质的提升。坚持“五治协同”,加强扬尘源头管控,开展土壤、塑料污染治理,建成“无废城市”,再夺“大禹鼎”,创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持之以恒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大力推进美丽建设。深化“千万工程”,新建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美丽乡村特色村4个。放大首批综合示范村辐射带动效应,启动“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慢生活体验”“千年古村”等风景线建设。理顺农村建房审批监管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183公里,确保行政村污水治理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92%以上。着力壮大美丽经济。围绕“全链农业、全域旅游、全季休闲、全民共富”,编制美丽经济产业图谱,构建美丽经济发展体系。提升芦茨青龙坞、旧县合岭、横村白云、莪山戴家山等民宿集聚区品质,培育民宿集聚村2个、精品特色民宿点10个、民宿连锁品牌5个,确保民宿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推广“桐庐味道”品牌,制定特色小吃产业扶持政策,确保农产品销售额超8亿元。实施经营主体“三个百”培育工程,新增县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加快“百亩方、千亩方”粮油基地建设,建成100亩以上连片粮油基地50个、500亩以上12个、1000亩以上5个。开展强村惠民行动,确保60%以上行政村实现“8050”目标,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30%以上。全力增强美丽动能。坚持数字赋能,完善乡村“数字大脑”,打造民宿通、二十四节气桐游乡村等应用场景,培育未来乡村3个、数字乡村样板村镇12个,实现5G网络重点行政村全覆盖。深化全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广宅基地“优地优居”模式。推动村级留用地自主开发,探索国企参与、多村联合开发等模式,确保开发村级留用地200亩以上。

(七)蹄疾步稳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坚持依靠改革推动、开放带动,持续放大体制机制新优势。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化省级重大应用场景建设,加快一本账贯通、承接和谋划,积极打造全省“最佳应用”。上线工程建设远程一地多点评标、乡镇公权力运行监督平台、决策行权全过程闭环管理等省市试点场景,贯通落地省市“优秀应用”10个以上。深化快递产业大脑建设,开发中医药全流程溯源监管等应用场景,形成具有桐庐标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协同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衔接贯通“1512”体系与“141”体系,理顺基层治理“一件事”办理流程,实现多跨事项高效联办。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确保执法响应及时率达98%以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造“一企一品牌”,推动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产业化转型。推进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公交服务。持续提升开放融合水平。积极谋划与杭州云城开展战略合作,探索产业协同和数字经济等合作新模式。主动对接招引主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努力在公共服务共享上实现新突破。建成湖杭连接线、临建高速桐庐段,加快建设杭温铁路,启动杭淳开高速桐庐段工程,提升整治富春江航道,不断提高对外交通能级。继续深化扶贫协作,完善对口帮扶合作共赢机制。

(八)紧贴民需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聚力打造“美好教育”。积极推动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加快新城幼儿园(暂名)等项目建设,确保公办入园率达75%。推进基础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供给,完成叶浅予建兰学校、富春江小学建设;巩固扩大“双减”成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攻坚普高振兴行动,提升与杭二中合作办学实效。全面推广合作办学,新增教共体学校10所。实施职业高中产教融合双元育人计划。完成培智学校迁建。实施“强校提质”工程,推动“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扩面,开展“领航校长”“未来校长”“卓越教师”培训,新增名优教师3名,为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夯实基础。加快建设“健康桐庐”。深化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实施龙头医院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争创三乙医院,推进桐君、横村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加快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点学科建设,推广“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应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努力提供高水平、智能化的卫生健康服务。制定实施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持续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全面提升文化文明。推动文化基因解码和转化利用,加快桐君、范仲淹、快递等文化标志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城市书房等文化空间10个,组织文艺下乡活动200场,举办文化讲座、展览等200期。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健全“1+10+X”建设体系,实现乡村“复兴少年宫”全覆盖。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聚焦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民生问题,推出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幸福清单1.0版,办好农贸市场提升、物业管理改善、交通出行优化等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让全县人民早受益、多受益、更有获得感。

(九)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路径。坚持问题导向,推出更精准、可持续的政策措施,探索共同富裕桐庐实践。全面推进“扩中”“提低”。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本地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行零就业家庭清零,新增重点群体就业3000人。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和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鼓励引导企业工资分配向一线技工倾斜。实施低收入群体增收行动,建立低收入群体动态名录清单,构建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及农户利益联结和成果共享机制,确保完成农民高素质培训5000人次、提供农技专家下乡服务1000人次。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32万元,集中供养孤儿最低养育年标准达到3.08万元。加快推动人口导入。启动人才引育五年行动计划,深化与杭商院、杭州技师学院合作,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留桐专项政策,定向培养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发挥双创孵化器作用,健全人才留桐融桐促进机制,孵化创业企业40家,确保引进35岁以下青年人才4000人以上。举办第十一届科技人才周,引育国家、省级人才10名。推动实施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新增蓝领公寓(公共租赁住房)50套,建成安置房17.4万平方米。探索创新共富模式。依托快递资源优势,培育钟山快递乡贤回归助力共富乡域样本。持续推动“中国畲族第一乡”建设,打造民族乡村共富标杆。深化“百贤百企兴百村”活动,建设江南古村落、富春江“黄金左岸”、百江“稻香樱语”、横村“黄金峡谷”、合村“生仙里”、新合“红色研学”共同富裕联合体,形成“先富带后富”集体帮扶大格局。

(十)毫不松懈筑牢除险保安底线。坚持底线思维,从严从实从细识别控制风险,保持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快疫苗接种,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突出平战结合,完善以“七张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健全疫情防控专班统一指挥调度的决策机制,完善预防早期发现、“三责”联动快响激活、“三区”最小单元管控、“五快”循环落实、“三情”联动、分阶段清零等机制,确保防控体系适应形势变化和防控需要。标本兼治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遏重大”攻坚战,聚焦道路运输、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旅游和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实施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确保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实现平安建设“十八连创”。深入推进台风、洪涝防治,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网络餐饮治理,力争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源头防范抓好风险管控。强化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完善“大调解”机制,构建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开展“积案清零、清单销号、访源治理”三大行动,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有效化解网络、金融、欠薪等领域社会风险。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全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

(一)致力打造忠诚型政府。始终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

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批示指示精神,争当“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自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始终做到谋发展一盘棋、抓工作一个调,确保“县委有要求、政府见行动”。

(二)致力打造法治型政府。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建设“县域法治首善之区”。完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依法治县督察机制,持续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部级试点,探索公职律师列席乡镇(街道)班子会模式,创新打造一批法治亮点。

(三)致力打造高效型政府。始终坚持把落细落小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塑造变革能力,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突出战略导向,聚焦“三大战略、五大行动”,建立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完善资金、能耗、土地、人才、政策五张要素保障清单,构建系统集成的战略落实机制。突出效率导向,围绕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健全周碰头、月通报等例会制度,建立经济形势分析、亚运城市攻坚、盯引项目研判等专题会议制度,构建完整高效的工作执行链条。突出问题导向,按照“第一时间+闭环管控”的要求,健全问题发现收集、交办反馈、跟踪问效机制,构建严密可溯的问题管控闭环。突出实干导向,强化“指挥棒”作用,完善差别化考核体系,健全担当激励、预警提醒、容错免责等机制,努力锻造一支“把扁担挑弯不挑断”的铁军队伍。

(四)致力打造廉洁型政府。始终坚持把廉洁干事作为政府工作的行为准则,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加强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更多财力用在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严肃查处腐败问题,深化县政府与县纪委(监委)联席会议机制,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倍感使命光荣;面对新挑战、实现新跃升,我们必须奋勇争先。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及说明

1. “5030”(P2)“8050”(P21):是指衡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两项重要指标,“5030”即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8050”即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2.“八清零”(P2):是指全面推进国Ⅲ柴油货车和燃油公交车、区域性恶臭异味污染、建设工地扬尘、县域污水直排、集中式饮用水源风险、农业农村污染增量、固废处置设施欠账、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等“八清零”工作。

3.“富春院士村”(P3):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提出,主要由院士交流中心、院士配套空间、全球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组成,专供院士来桐开展产业对接、学术研讨等活动。

4. “两桥一隧道”(P6):是指富春江一桥、洋塘大桥和牛山坞隧道。

5.“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P11):是指把产业、学术界、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十方面因素融合提升,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6.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五个地”(P12):是指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即实施产业跃升行动,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地;实施全域大美行动,打造美丽中国引领地;实施改革赋能行动,打造数智应用集成地;实施文化兴盛行动,打造文明实践先行地;实施民生福惠行动,打造幸福和谐新高地。

7.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六项指标(P12): 是指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数字经济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亿元以上企业和上市企业总数。

8.“一城四区“一带一路””(P12):是指全域旅游重点打造的富春江国际文旅休闲城,生态山水度假区、古韵江南休闲区、美丽田园休闲区、活力山水运动区,活力分水江休闲旅游带和诗画富春江文旅融合路。

9.碳达峰碳中和(P13):“碳达峰”即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逐步减下去;“碳中和”即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10.杭州星城(P13):是指杭州核心城区之外的九个郊区新城,桐庐以生态赋能型为定位,努力成为“大杭州”的靓丽后花园。

11. “一主一副四极”(P14):“一主”即中心城区,覆盖城南街道、桐君街道、凤川街道以及旧县街道;“一副”即分水镇;“四极”即江南镇、富春江镇、横村镇、瑶琳镇。

12. “两高铁四高速两水道”(P14):即杭黄铁路工程、杭温铁路工程,杭新景高速公路、杭淳开高速公路、临建高速公路、合温(桐义东)高速公路,富春江航道、分水江航道。

13. “15分钟圈”(P14、P18、P23):是指在城区范围内,居民步行不出15分钟,即可就近便捷办理日常政务服务,就近享受到便捷的公益服务和较高质量的商业、生活、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

14.“扩中”“提低”(P15、P23):是指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最具标志性、群众最关注的改革内容,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15. “五治协同”(P20): 即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

16.“无废城市”(P20):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管理理念。

17.“三个百”(P21): 百个龙头企业、百家骨干主体、百名精英创客。

18.宅基地“优地优居”(P21):是指结合未来乡村理念,腾退零星闲置低效宅基地,建设一批融于环境、更优配套的农居点,满足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防治、农民建房等多方需求,形成精致乡村的美丽空间底板,实现“更优居住—更好布局—更优用地”的多赢局面。

19.“1512”“141”(P22):是指数字化改革和基层治理工作体系,“1512”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个综合应用,一个基层治理系统以及数字化改革的理论体系、制度规范体系;“14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治理综治、执法、市监、便民四平台和村社网格。

20.乡村“复兴少年宫”(P23):是指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满足农村群众和家庭对教育培养未成年子女现实需要为目标,为广大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益智、快乐成长、实现梦想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阵地。

21.“七张清单”(P25):即乡镇(街道)采样点地址及工作人员清单、核酸采样应急大队成员信息清单、集中隔离点清单、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库存及日消耗现有情况清单、隔离转运组清单、流调溯源队伍清单、生活物资储备清单。

22.“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P25):“一中心”即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四平台”即乡镇(街道)基层治理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一网格”即基层全科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