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桐江名人|第二期 东汉高士严子陵

发布日期: 2021- 07- 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社科联
发布日期: 2021- 07- 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社科联



为进一步弘扬桐庐历史文化,推进文化名县建设,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桐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桐庐县融媒体中心携手推出“品读桐江名人”节目。在上期的“品读桐江名人”节目中,为大家介绍了桐江名人——桐君的相关事迹,受到了广泛好评,本期就让我们跟随桐庐地方文史研究者、知名作家董利荣的脚步,一起探索东汉高士严子陵的故事。

一、严子陵其人

严子陵,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名光,一名遵,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今属宁波慈溪境内,其故乡子陵村与严子陵墓在)。

严子陵从小就已出名。王莽赏识他博学多才,屡次聘他出仕,严子陵都违抗不从。后来,严子陵在长安遇到刘秀,于是两人成为同学,结成友好。刘秀起兵反莽,严子陵积极拥护并为他出过一些主意。其后王莽被杀,刘秀准备登位做皇帝。前将军耿纯说:“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依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因望攀龙麟、附凤翼,以成其所志也。”意思是说,跟随刘秀打天下的人,是为了做官,荣宗耀祖。但严子陵对“攀龙附风”不感兴趣。更始三年(25)六月,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定都洛阳。严子陵干脆易姓改名,隐身不见。

光武帝刘秀深知严子陵的人品才情,很想请他来协助治理天下,于是叫画工绘成严子陵肖像,到处张贴寻找严子陵下落。后来有齐国人奏报,有一男子身披羊裘垂钓泽中。刘秀料想是严子陵,连忙派使者备了马车带了礼物前往延聘,严子陵却一再推辞,拒绝出山。使者往返三次,严子陵才勉强登车来到京城洛阳。大司徒侯霸是严子陵旧友,他听说严子陵已到京城,便派遣使者奉书问候。侯霸在王莽朝初任过淮平大尹,现在又位居显要,严子陵看不起他,只给侯霸口授一封短简说:“侯霸你已位至鼎足而立的三公高位,很好。臣子辅助君主以仁义治国家,则天下人都欢迎;如果只知阿谀奉承,对君主的错误主张也一味曲从,就难免会受到腰斩颈断的极刑。”侯霸看后便把短简呈送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我这个狂妄的伙伴,还是那个老样子。”于是刘秀亲自前去看望严子陵。严子陵见刘秀前来也依然睡着不动。刘秀走到床前摸着严子陵的肚子问道:“子陵,你何故不肯相助我呀?”严子陵假装睡着不答应,良久オ回答:“从前唐尧是有道明君,想请巢父帮助他治理国家,巢父听说要他做官,认为耳朵都被弄脏了,赶忙用水洗耳。人各有志,岂能相迫?”光武帝叹道:“我竟不能屈你为臣呀!”只好上车叹息而去。

过了几天,光武帝又再次亲自前来敦请。他们在言谈中忆叙旧情,讨论治国之道,一连好几天,谈得困倦了,便同卧在一张床上。严子陵昏睡中,把脚搁放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慌忙奏报:“有客星犯帝座,情况十分紧急。”光武帝笑着告诉他:“不必大惊小怪,是我与故人严子陵共卧一床啊。”

光武帝还给严子陵写过一封信,言真意切,足以名世。这封《与严子陵书》这样写道:

古之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譬之疮痏,必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之所敢望。

后来光武帝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严子陵也不愿就任。寻到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麓,开始了垂钓生涯。后人称他垂钓的地方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再次聘他入朝辅政,严子陵仍然拒绝了。最后年八十时回老家故世,安葬于陈山。

光武帝对严子陵的去世又悲伤又惋惜,颁发诏书给郡县赐送“钱百万、谷千斛”,为严子陵隆重操办后事并抚恤其家人,成就了一段光武与故人的千古佳话。

二、后人眼中的严子陵

严子陵万万没有想到,他越不想出名,却越引来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为他树碑立传。其中最著名者,当属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所写的《严光传》。而历代诗人,从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开始,均在诗中盛赞严子陵。谢灵运在《七里濑》一诗中写道:“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严子濑”又名严濑(滩)、子陵濑(滩)、严陵濑(滩)等,也即富春江中一段“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的急流险滩,即七里滩(濑)。这一段山水,乃至州府都姓严,可见严子陵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后人对严子陵缅怀之情之深。

对严子陵的影响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无疑要首推范仲淹。范公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出知睦州(桐庐郡)时,景仰于严子陵的高风亮节,派从事章岷在桐庐境内严子陵钓台修建了严先生祠堂,从此严先生祠的修建均由州府或县衙承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由政府建造(如今的严先生祠就是1983年由桐庐县人民 政府建造的)。不仅如此,范仲淹还倾情写下《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表达了对严子陵的崇敬之心,希望对后人起到“使贪夫廉,懦夫立”的教化作用。从此,“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南宋赵蕃)

严子陵俨然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偶像,而严子陵钓台,则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是占绝对主流的。敬仰严子陵者又往往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必拜严子祠”,登钓台、进祠堂,拜谒严光,正如东台亭联“登钓台而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另一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