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岗关帝庙战斗 为解放整个金萧地区而战 |
||||||||
|
||||||||
|
||||||||
“凤岗是通往新合、浦江、义乌的交通要道,也在金萧支队根据地附近,所以国民党县大队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据点,驻守在这里。为了拔除这个据点,将根据地连成一片,1948年,金萧支队发起了凤岗关帝庙战斗。”在凤川街道翙岗村凤岗自然村关帝庙战斗纪念亭前,村民李申炎述说着那段让人铭记的光辉历史。 凤岗,位于我县富春江以东的“南乡”中心,距城10公里,是个东可抵富阳、杭州,南达四管、浦江,西到桐庐,北通富春江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县众自卫总队独立常备第二中队(陈标部)调防凤岗后就驻扎该村西北部小丘上的关帝庙内。它的盘踞成了金萧游击支队在江东、江西地区开展活动的一大障碍。 1948年12月6日下午,金萧支队在四管乡丁家岭村组织了一支由一大和八大各二个中队及突击队组成的共200多人的队伍,支队长和政委作战斗动员后,由张凡、陈相海等同志率领,急速向目的地——凤岗出发。傍晚,队伍到达三管乡戴家畈村与前来汇报侦察情况的周挺等同志会合。指挥员根据侦察所得的情况,认真纽研究了作战方案,最后由张凡对整个战斗作了部署。 深夜11点,广大指战员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向凤岗进发。根据战斗部署,部队迅速进入阵地。政委张凡的指挥所设在距关帝庙正前方100余米处的亭子里。担任尖刀班任务的一大队一中队在中队长钱伟英、指导员唐熔的率领下,从亭子旁迅速包抄到关帝庙的西北方向,并切断了敌人的电话线;一大队二中队则由中队长陈志先率领抢占关帝庙东面的有利地形,以一条路坎作屏障,架好机枪等待进攻命令;八大队的两个中队由吴甫新、李铁峰率领,隐蔽在关帝庙的南面(即祠堂附近)待命。 发生枪战后,正在睡梦中的敌人听到枪声和喊声赶忙从被窝里爬出,慌成一团听候命令。此时的敌人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电告上级速派救兵,无奈电话线已被割断无法联系;欲敲破后墙逃跑,但周围已被游击队包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死守待援。他们依仗着地形优势,组织炽盛火力居高临下向阵地猛烈扫射,战斗异常激烈。 由于关帝庙类似土堡一下子难以突破,我军决定采用火攻。一番布局后,敌营房内浓烟四起。面对我军强大攻势,在求援兵无望、分队长被击毙、官兵士气不足的情况下,陈标下令停止射击,劝说部下投降,并从营房的左侧阁楼里跑出,挥动白衬衣,高喊投降。 凤岗战斗,敌我双方激战2个多小时,我军毙敌4名、伤6名,俘敌60人,缴获轻机枪3挺、长枪30多支、短枪3支、枪榴弹筒2只及各类弹药若干,我军伤亡各2人。 凤岗战斗的胜利,受到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赞扬,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在致金萧支队全体指战员的贺函中称“战斗全歼敌军一个中队,俘获中队长以下六十余名这一伟大胜利,不但是路西主力北撤后的空前大捷,全浙东也是一次巨大胜利,这是你们全体同志的努力和英勇作战的结果,特此向你们庆贺,并望再接再厉,为解放整个金萧地区而战。”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