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庚 从脚夫到将军 |
||||||||
|
||||||||
|
||||||||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在环境优美的百江镇百江村冯家炮台山,一直流传着叶长庚将军的英勇事迹。 叶长庚原名叶樟根,原分水县百新乡(今桐庐县百江镇)冯家村人。少时家境贫困,8岁替人放牛,12岁打零工。1926年6月,他为本地陈姓地主当脚夫去了广东韶关。 当时广东是国民革命根据地,叶长庚在那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机枪连当战士,不久随军北伐,参加攻克南昌、南京两次战役。叶长庚因作战勇敢,被升为机枪连代理排长。 1929年12月上旬,上司命其率队往吉安孤江边攻打红军,他趁这个机会,带领22名战士携2挺重机枪、8支步枪投奔红军。按红军当时的规定,每挺重机枪奖赏大洋250块、每支步枪赏大洋50块、每人奖大洋50块。 叶长庚说:“我们投奔红军,是为了寻找光明道路,不是为钱来的。”彭德怀知道此事后,特地安排时间接见了他。1930年4月,红军党组织根据叶长庚的表现,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时期,叶长庚历任红军五军军部特务队帆枪大队大队长、红军八军四二团团长、赣南独立十二师师长、汀湘赣军区代参谋长等职。参加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经历了长征。在复杂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叶长庚敢打硬仗,曾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还荣获苏维埃政府颁发的三级勋章和十年英雄善战纪念章。 抗日战争时期,叶长庚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晋察冀第五专属民兵部长。1939年,他带领17名干部在晋察冀开展了九个县的地方工作,指挥部队和游击队痛歼日伪军。由于他扩军和歼敌成绩显著,被晋察冀军区授予“模范党员”的称号,还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1945年4月,叶长庚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叶长庚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1945年10月至1946年12月间,他指挥全省的剿匪斗争,消灭土匪3万余人,镇压一批伪满汉奸和国民党特务,稳定了黑龙江省的局势。1949年1月,委派叶长庚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五十军第一军副军长,挥戈进军西南,参加鄂西战役。在四川资阳,歼灭国民党军千余,俘虏万余。在解放重庆、成都等重大战役中,叶长庚率部队担任主攻力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为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叶长庚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省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部队、民兵和预备役建设贡献力量。 叶长庚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负伤10余处,战功卓著。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又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4月在南昌去世,享年83岁。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