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共享 “跨界”打造“幸福河” |
|||||||
|
|||||||
|
|||||||
3月19日,桐庐县治水办联合富阳区、诸暨市、浦江县三地四区(县、市)治水办(河长办)举办“共治壶源江 共享幸福河”暨杭绍金三地壶源江“流域共治”启动仪式,旨在凝聚合力,进一步推进杭绍金三地壶源江(壶源溪)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系统治理,促进全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启动仪式上,三地四县共同签订壶源江“流域共治”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联动治理壶源江,积极实践共有、共治、共享“一湾碧水”。随后,四县共同开展了鱼苗护水、水质监测、联合巡河、联合执法等活动,为之后联保共治壶源江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坚持壶源江流域就是一个大景区,共治共享、团结协作,把壶源江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美。”县壶源江(新合村段)村级河长潘优栋作为基层河长代表发言。 近年来,我县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根据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跨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先后探索建立了清渚溪“两乡人大代表”区域水环境联动监督工作机制,形成“壶源江论坛”区域共建机制。与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等周边县市签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成分水江、富春江、壶源江、应家溪等河道的流域共治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同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联合监测、联合治理,为区县(市)流域共治共保搭建“共治桥”、“协作桥”。 “通过流域共治,打破了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整合了各地力量联动而治,实现‘协同作战’,形成‘拳头效应’。”县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方文剑表示。 今年我县打响美丽生态提升攻坚战,借此契机,除了继续做好跨区县河道“流域共治”工作,我县还将“共治桥”搭建到乡镇(街道)。目前11条跨乡镇(街道)的河道所在区域也草拟了“生态环境补偿协议”,近期将完成协议签署,并定期开展共保联治活动,做好入河排水口管理、蓝藻防控、水质共保等工作,开展乡镇(街道)出入境断面水质监测,旨在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