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桐庐县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0- 11- 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 11- 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桐庐县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桐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8日

桐庐县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浙江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的执行、评估、完善以及决策过错责任追究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县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政府各部门就下列重大事项做出的决策: 
        (一)涉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和重大改革措施; 
        (二)社会保障、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民生领域和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重大政策;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对相关群体利益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 
        (四)决策机关确定的其他决策事项。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评估方法,对重大行政决策执行后的效果做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决策延续、调整或终结的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应当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制定、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行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的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决策执行机关应当全面、及时、正确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确保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    重大决策后评估程序

第七条  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谁执行谁评估”的原则,由决策的执行机关负责评估工作;涉及多个执行机关的,由主要承办部门或县政府指定的部门具体负责,其他承办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协助工作。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法制办牵头,会同县监察局、决策执行机关等单位共同组织后评估工作: 
        1.群众信访反映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重大争议,或对群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害的; 
        2.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认为重大决策存在重大执行风险的; 
        3.县人大提出对重大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建议的; 
        4.其他监督机关认为应当进行重大决策执行效果评估,提出评估建议的; 
        5.县委、县政府领导在跟踪检查中提出重大决策执行效果评估意见的; 
        6.其他依法或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启动监督检查评估的情形。 
        各乡镇(街道)、县政府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由作出机关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决策评估。 
        第八条    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大争议、风险或重大分歧,可能影响决策执行需要进行决策评估的,执行机关应当及时启动后评估工作,分析总结争议、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整改完善的意见建议,并将评估结果报告决策制定机关。 
        重大改革举措、对公民权利义务发生普遍影响或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政策执行满一年的,应当进行执行评估,分析总结改革、政策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出完善的意见建议。 
        五年以上长期执行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执行期限或进度过半时应进行中期评估,全面分析总结决策实施以来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决策整改完善的意见建议,修正执行不当情况,保证决策的执行质量和效果。 
        五年以上长期执行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事项等执行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终期评估,全面分析总结决策执行的效果、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以及可为其他决策的实施提供的经验和借鉴。 
        第九条    对重大决策在一年(12个月)内已经组织过执行评估的,未出现新情况、新事由、新争议的,可以不再重复组织其他项执行评估。 
        执行上级改革任务或落实上级政策部署,依照有关规定应当由上级机关组织决策评估的,可以不重复组织执行评估,但接受上级委任或根据上级要求协助评估的除外。 
        经评估,确需完善决策内容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 
        第十条    决策评估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对重大决策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后评估。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后评估的,参与该决策制定阶段的论证和评估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能参与决策执行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重大决策后评估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决策实施的结果与决策制定的目的是否相符; 
        (二)决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三)决策带来的负面因素; 
        (四)决策实施在执行对象中的接受程度; 
        (五)决策实施带来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影响; 
        (六)主要经验、教训、完善措施和建议等。 
        负责评估的单位或机构应当根据决策的特点和评估要求制订评估方案,运用个体、集体访谈或文件资料审读、抽样问卷等方法广泛收集、整理实施情况信息,听取实施机关、相关参与单位、管理对象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业务、技术、行业领域的专家参与论证和评估。 
        第十二条    评估应当形成重大决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应当包括调查评估的主体、调查评估参与对象、调查评估措施以及调查评估程序等;   
        (二)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反映和评价情况; 
        (三)重大决策实施中贯彻执行情况产生的原因分析,包括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或社会反映产生的原因分析; 
        (四)根据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结合当前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背景提出评估结论,包括对重大决策本身或执行程序提出建议或整改措施等; 
        (五)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第十三条    重大决策执行机关应当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整改措施,及时调整执行方案。执行机关认为需要对重大决策的思路、方向、举措等根本性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的,应制定相应的调整或修改建议方案,提请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关研究审定。 
        第十四条    决策制定机关收到执行机关建议方案后,应当重新依照重大决策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决定。涉及专业领域问题,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应当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论证;涉及社会稳定风险的,应当组织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与决策调整有关的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实施成本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判断决策调整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总体风险,研究并提出控制和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 
        风险评估应当制作评估报告,提出风险评估意见,供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五条    重大决策的作出机关在收到评估报告后,应当认真研究,及时完善和修改重大决策。 
        决策调整方案评估和完善、审批期间,决策机关认为需要确有必要暂停执行的,可以暂停执行,但执行不影响决策效果的,可以不停止执行;决策方案完善后,决策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执行新的决策方案。 

第三章      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六条    在决策制定、执行过程中未依照规定履行行政职责,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应当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决策责任追究应当遵循过错原则,实行终身追究制,不受责任人是否在岗、调离的影响。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存在过错: 
        (一)未按照重大决策程序规定进行科学决策,导致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实施决策的,导致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 
        (三)应组织决策评估而不组织,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决策事项的; 
        (五)未经决策机关批准,擅自改变决策内容的;   
        (六)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认为属于不正确履行决策职责或决策执行职责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过错责任: 
        (一)决策制定或执行过程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进行利益输送,尚不构成犯罪的; 
        (二)干扰、妨碍、抗拒对其过错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 
        (三)对投诉人、举报人、申诉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年度内出现两次以上决策过错行为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过错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使危害后果加重的; 
        (二)主动发现决策有错误并及时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问责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责任追究: 
        (一)过错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或者损害和影响较小的; 
        (二)因决策参与的相对人或第三方中介机构专业机构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 
        (三)因法律法规等依据不明确、不一致或对有关事实和依据的理解认识不一致,致使出现决策偏差的; 
        (四)因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等因素,致使无法正常履行法定职责的; 
        (五)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国际环境变化等情势变更,导致决策执行不能的; 
        (六)重大行政决策参与者对违法违规决策持反对或保留意见,经查证属实的; 
        (七)执行上级机关决定、命令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的; 
        (八)因改革试点需要,经法定程序并报上级机关批准或者备案,造成决策失误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等制度规定的可以免于责任追究的;   
        (十)其他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导致决策或执行错误的。 
        第二十二条    决策制定或执行过程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过错行为,由其所在的行政机关实施过错责任追究;过错由单位领导或集体决策所致,需要追究领导个人或单位过错责任的,由县监察局实施过错责任追究。县监察局认为有必要,也可以直接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过错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决策草拟过程中出现的决策错误,应当由承担决策草拟、论证环节的单位和个人承担过错责任;决策修改、决定环节出现的错误,应当由承担审核、修改或决定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承担过错责任;决策执行环节出现过错,应当由承担执行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承担过错责任。多个环节均存在过错,根据的过错程度和对结果的影响分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及程序,本办法没有规定的,遵照或参照《桐庐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桐政办〔2015〕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责任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有关不服处分的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 
        第二十五条    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单位取消其当年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责任人员取消当年度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第二十六条    追究过错责任同时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纳入县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内容。 
        第二十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